close

#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茶藝課推薦#自慢堂茶藝課#茶與器#生活茶席美學#劉若榛#邊正#養心堂茶業#自慢堂茶器#茶文化#自慢堂評價#茶課程推薦#品茶課程#台北品茶課程#台北茶課程#茶席體驗#茶證照#講茶學院.jpg

 

自慢堂‧不言美器的《初階茶藝課》有16堂,轉眼已經結業,因為收穫太多,決定繼續報名《茶與器6堂課》和《中階茶藝課》,並且用一篇文章記錄我的感受和收穫。推薦想學習茶,又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的人,可以從這篇文章獲得一些選擇茶藝課的判斷面向,當然以我的經驗,自慢堂‧不言美器的茶藝課讓我覺得非常超值。

 

之前都買紫砂壺、珠泥壺這類陶壺來泡茶的我,從去年中認識到自慢堂後,開啟了我對茶世界的全新認知,先買了一個蓋碗,體會了蓋碗泡茶和瓷器魅力,接著上了《茶與器》、《生活茶席美學》和《16堂初階生活茶藝課》,(可以從下方延伸閱讀看我用文章記錄的心得和收穫)我完全能夠體會自慢堂創辦人邊正先生說過的「越深入理解,覺得越有所不足。」有人問我茶藝課需要上到16堂!?我都回答,我覺得內容之多,上160堂都沒問題,以下我整理了四個主要心得收穫,希望對你在選擇茶藝課上有幫助。

 

延伸閱讀:

【茶課程】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生活茶席美學(心得+推薦)

【茶課程】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茶與器一日課(心得+推薦)
【茶壺茶器收藏】台北自慢堂-蓋碗收藏心得/蓋碗泡茶的好處

【電影評論】《一代茶聖千利休》(觀影心得+金句+歷史)日本茶道侘寂美學/美就是我說了算

 

16堂初階生活茶藝課對我的四個收穫

 

授課老師是劉若榛老師

 

全覆蓋級的喝茶

 

先跟你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宋仁宗嘉佑二年,當時21歲的蘇軾已經考中進士,參加了禮部的考試,考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考試時蘇軾寫了個故事,堯帝時,皋陶是司法官,有個人犯罪,皋陶認為按照法律規定應該殺了這個人,然而堯帝三次用了相當於現代"總統特赦權"的權力來赦免這個人。雖然文章裡的思想並沒有特別令人驚奇的地方,但卻發生一個有趣的細節,順帶一提,蘇軾寫這篇文章後來被收進了《古文觀止》。這場考試負責審批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歐陽修在讀到蘇軾的文章時,有兩個感覺,第一個是文章寫法不是宋朝人習慣的寫法,而是他提倡的"古文運動"新寫法。所以歐陽修猜測文章應該是自己的弟子曾鞏寫的,於是為了避嫌,他不好意思給第一,給了第二。歐陽修的第二個感想是這個故事,他以前居然沒聽過,後來知道是蘇軾寫的,遇到蘇軾時,他特別問蘇軾,那個堯帝皋陶的典故出自哪本書上,我怎麼不知道呢?蘇軾才承認故事是自己編的。

 

以上是一段文壇佳話,但我想說的是歐陽修的兩個感覺正好是正在學習一個領域知識,而且希望能到達高水平的人該有的能力,在讀書上是這樣,在學茶藝上也是如此。當我們看武俠或修仙小說時,總有內力、氣海、資質等等,雖然我們知道那是編撰的,在現實社會最能打的是身強力壯出拳快,好用的武功並沒有這麼多維度,但在讀書或學茶上的工夫卻有這種高級的維度。歐陽修在看蘇軾文章時,就感覺到一股陌生又熟悉的氣刺進自己的氣場中,陌生是因為風格不是當今主流,熟悉是因為像自己,像歐陽修這樣的大師,不僅清楚當下主流文風,也清楚各家文風,以及這些文風對應什麼人。

 

我們可以說歐陽修對北宋文壇這樣一個江湖,有強烈的智力掌控感,這還體現在歐陽修蘇軾文章中堯帝故事感到驚訝。他驚訝的不是故事本身,因為故事很符合堯帝的人設,而是居然有自己沒聽說過的典故。堯帝所流傳的故事就這麼多,身為文壇大師的歐陽修應該全知道,因此在遇到蘇軾時才會特別詢問蘇軾歐陽修的掌控感和敏感度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當讀書讀到一個程度時,眼中的知識世界已經不是無限,而是非常有限。要學到全覆蓋聽起來很難,但其實沒想像中難,讀書不是為了記住每一本書講什麼,而是藉由讀書來建立一套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感"。例如:有一首詩拿給你,也許你沒讀過,但你能知道這是"詩",並且從詩中詞句、意境、格局你能有種"感",你會"知道"這是現代人或古代高人寫的,以及朝代或作者可能都能大致猜出來,但你不需要完全讀過《全唐詩》就能有這種"認知感"

 

16堂茶藝課,老師每堂都只主講一種茶種,例如台灣有名的烏龍茶,以及六大茶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還有鐵觀音培火茶、東方美人茶、凍頂貴妃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陳年老茶、武夷岩茶、鳳凰單欉水仙,光打茶種就能感覺茶種類覆蓋之廣,每堂課還會針對該茶種,由老師準備不同產地、年份、做法的茶樣,並用不同的茶器沖泡品飲。細數短短16堂,喝過的茶,就達百種以上。能夠讓課程有這種廣度和深度,除了有賴劉若榛老師的功力,還要加上自慢堂的足夠實力,劉若榛老師和邊正老師經營茶領域數十年,加上自慢堂在兩岸都有很高的名聲,賣茶器以外,懂門路行家也知道有賣好茶葉。每次遇到好茶,老師總是500斤、1000斤的收購,有些好茶量實在太少,老師還只拿來當課程教材和學員分享。

 

高水平的境界就是全覆蓋。這種認知感幾乎無法言傳,就像鑑定文物的專家,可能說不清哪裡不對,但因為看過的多了,你會有"感"。書讀的越多,敏感度就越高,你會有體會其中細微差別,一個知識新舊、正確與否、合理性、前瞻性和價值性,你會有所感,久了屬於你的"氣海"就建立起來,你就能判斷各種"真氣"。讀書不能以書為本,要以自己為本,以修練認知感為本,喝茶上也是如此劉若榛老師總是說,課程裡我會跟你們介紹關於茶的"知識",能記就記,記不住也沒關係,網路上找都不難。但我要讓你在課程中去感受每種茶帶給你的差異,用身體去記住它們的色、香、味,培養自己的"品味",當你以後在喝茶時,你自然會知道這茶是好是壞,大概是什麼樣的茶,它的優缺點、以及價位應該落在哪裡合理,你會慢慢有所"感"

 

開拓茶的視野

 

還沒上自慢堂的茶藝課之前,我也上過其他的茶藝課,雖不能說其他地方的比較差,但有比較就有落差,茶葉的廣度和深度以及老師的專業知識,親自體驗就有感受,會知道教的是知識還是常識,是書本上就有的資料,還是身處其中的長久經驗累積。以前自己泡茶幾乎只泡高山烏龍茶,以為帶清香的烏龍茶就是王道,儘管不同產地,但其實只算同一類茶,泡法也不外乎紫砂壺的乾濕式泡法,可說很侷限。在經過各種茶類刺激後,我開始嘗試泡不同茶類,發現好多種原來也這麼好喝的茶,對不同茶的觀念就此改觀,例如以前覺得綠茶、紅茶和東方美人茶沒想像中好喝,總是苦澀,才知道原來泡法出了問題,改低溫泡後,味道差異這麼大。還有大家對普洱茶有臭脯味的刻版印象,原來是存放方式不同造成,存放好的普洱茶,帶有獨特膠質和香味,特別迷人。另外還有坊間以訛傳訛的迷思,生茶不能泡,要放久才能喝,但老師準備的新鮮生茶香氣細柔,完全不輸高山烏龍茶。

 

當然老師不只有品質特別好的茶,有時候還會故意拿一些相對普通的茶出來,或是廠商寄來請老師試的茶樣,常常變成課堂上的額外教材,讓我們在更容易在不同的茶質中去體會差異。喝過好茶,身體會記得,之後在喝到"同樣名稱"的茶時,你就知道你有"選擇",而不是單純聽別人說這茶好,但喝不出哪裡好。另外在倒數第三堂,課程名稱很有趣,叫「難以駕馭的茶」老師鼓勵我們把家中泡出來覺得不好喝,或是不知道怎麼泡的茶,在當天拿出來"考"老師。老師說每次這堂課的收穫特別多,因為等於是前面分次介紹茶的一次大整合,在短時間比較了不同茶種和差異性可能更大的茶。不過老師總能恰到好處的給予指導和建議,對於茶的好壞,不敢說能清楚辨認,但那個"感"是確實在累積的,來這16堂課是自己在家數十年也無法累積的強大經驗值,畢竟在家中能接觸到的茶、茶器及泡法的認知往往會過於侷限。

 

真正有效的學茶

 

老師說每次總有學員說上完好像有學到東西,但又好像說不太出來學到什麼,當別人在問學到什麼時,一時之間也真的說不上來。一來每次3小時乘上16次的學習量真的不小。對於入門者,老師說建議重複多上幾次,有學員就重複上了好幾次好幾年初階了,可是他們都會說,老師每次都會講不一樣的,完全看當時學員的狀況、提出的問題和當時的教材而有所不同。二來其實在學習上,可以說是學習的慢功,但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在美國空軍學院,曾經做過一個學習方面的研究,這個學員是美國很大的教學機構,教學嚴格且系統化,學員雖然都是軍人,但他們也要學非常正規的學術科目,例如高等數學以及科學和工程各方面的課程。所有這些課程的基礎是兩個學期的微積分,稱為"微積分I"和"微積分II",有一群經濟學家,利用空軍學院教微積分方式的不同做了學習研究。空軍學員先將學員隨機分班,每個班級講課教授都不同,但考試題目和評分標準完全一樣。在上完微積分I之後還會隨機分班,才上微積分II,利用不同老師在微積分I的教法不同,來看在微積分II時學習成績狀況,判斷哪個老師教得好,哪個老師教得不好。

 

老師一共分兩類,一類是讓學習容易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的,這類老師會把課程講得很順,也會針對考試類型的解題做詳細解釋,讓學生很清楚理解課程上老師教了什麼。而且考試也非常具針對性,會針對教過的題型專門設計,這一類班級的學生總是獲得好成績,充滿自信。第二類老師和第一類老師相反,他們不太講題型,反而常講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東西,例如講述微積分的思想,以及和物理學的知識做連結。他們希望讓學生對微積分能產生興趣,學到的是更深入的理解,只是這些通常考試都不會考。學生在聽完課之後,回去練習時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因為老師沒有針對性的套路訓練,第二類班級的學生考試成績就明顯低於第一類的學生。兩類老師,第一類老師教得是快功,第二類老師教得是慢功。學生對第二類老師的評分普遍也跟成績一樣,對第一類老師評分較高。

 

可是,有趣的來了,他們發現那些不給直接套路的第二類老師,喜歡給知識建立連接,教的才是真功夫。到了微積分II後,班級又重新隨機分班,結果那些在第二類老師教導下,一開始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後面的成績表現都進步得特別明顯,甚至更後面需要用到微積分的科學及科學課程,和第一類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差異越拉越大,第一類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反而持續退步。後來這些學者又在不同的學校做了類似的實驗,都得到相同的結論,那些被學生評價上完課感覺沒學到什麼東西、上課喜歡講很多課本以外知識的老師,他們的學生在後續學習中,都明顯表現越來越好。其實現代化學習讓學習變成考試的工具,有考才願意學習,很多人都忘記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學習其實就應該是學習的目的。

 

我認為劉若榛老師就是屬於上面第二類老師。老師在課程中,不太喜歡直接給予我們答案,她說直接給予答案是不負責任的,因為你還需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例如茶葉剛開封或到快用完剩比較多碎末時,沖茶的時間都不會一樣。茶壺種類不同,出湯時間也不同等等,就連置茶量也需要看當時人數多寡而決定。老師很不喜歡我們直接就把她教的東西當唯一標準,反而她希望我們多思考,她當下給我們答案時,當下狀況是什麼,也歡迎我們質疑並去求證她說的內容。因為老師在茶領域三十年的經驗,也讓老師常常信手捻來又是許多跟茶行業相關的資訊,給我們很多背景知識和它們之間的關聯。也難怪之前的學生會說,同樣的課,但每次聽到的內容都不一樣。這跟外面茶藝課就很不同,之前接觸的茶藝課通常很作業化,茶葉該放多少、溫度該多少、多久該出湯、連杯子數量、甚至擺放的位子都需要背下來,往往那些老師對許多規定原因不明就理,只懂照做自己老師教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誤人子弟。但在自慢堂的茶藝課,我的感受截然不同,學到的是形而下的茶藝精神,而不只是照本宣科的泡茶流程。

 

讓茶走入生活

 

很多人不愛泡茶、喝茶,是因為對茶有過不好的體驗,對茶產生錯誤印象,進而錯失了接觸蘊含滿滿中華文化的茶文化的機會,甚是可惜。當然只要是五感體驗的,都是主觀感受,但只要對茶有正確的認知,你一定能從諾大的茶世界找到能陪伴你生活的茶和茶器,讓茶走進你的生活。茶可深奧也可單純,可以跟禪修、冥想、靜心等等關聯,但也可以喝茶就是拿起和放下,在生活中,只有要空閒時間,其實都能為自己泡上一杯茶,享受當下,生活的幸福感可以伸手可得。

 

前面提到在自慢堂的茶藝課,劉若榛老師不拘泥泡茶方式,除了因應狀況調整,才能泡出好喝的茶以外。還傳達了另一種的態度─能講究就不將就,泡茶喝茶講究的是一種儀式感,是從現實生活中暫時將自身抽離的過程,因此用心為自己或他人布置一個喝茶的空間,是對生活品質的講究,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重視。老師在每次上課都會特別取現有的材料,搭配當天要喝的茶類布置一個精美的茶席,讓上課的我們更融入其中,也更享受其中。

 

劉若榛老師曾經說過:「茶的老師是自己。」茶泡得好不好,你喜不喜歡,哪裡該調整,你的心會告訴你,不要只想直接問到一個"正確答案"。也不要怕犯錯,犯錯的獲得才會更深刻。在老師的茶藝課除了學到很多茶相關的,還學習了人生面對問題的態度。老師很常談很多價值觀的問題,在長期的課程中會發現自慢堂走在一條正道上,會成功不是沒有原因,也看得到老師的確做她所說,說她所做。老師有三個孩子,個個都很成熟且在自己熱愛事情上持續投入,我想是因為看著父母這樣的榜樣。

 

16堂初階茶藝課課表

 

第一堂:茶席佈置、深入儀軌

第二堂:臺灣高山烏龍茶

第三堂:綠茶

第四堂:紅茶

第五堂:凍頂烏龍茶(比賽茶)

第六堂:鐵觀音焙火茶

第七堂:東方美人茶

第八堂:凍頂貴妃茶

第九堂:白茶

第十堂:雲南普洱生茶、熟茶

第十一堂:陳年老茶

第十二堂:武夷岩茶

第十三堂:廣東鳳凰單叢水仙

第十四堂:自家難駕馭的茶

第十五堂:封茶紀念

第十六堂:校外教學揉茶體驗

 

結論

 

經過這麼多次的上課,我泡茶方式也潛移默化的不斷改變。以前泡茶時總習慣要準備一個茶盤,就算桌上舖了茶席,還是習慣放上茶盤,而茶具使用就在茶盤的空間中,有種被框住的感覺。在好幾次上課後,有次在家泡茶,索性沒拿茶盤,而直接依平常看老師的茶席布置一般,將茶具自然放在整個茶席上,順手就像平常上課看老師行雲流水般的操作茶具,心裡感到一陣開闊,我從以前對茶的認知侷限中解放出來了。

 

16堂茶藝課倒數第二堂課是封茶紀念,各自挑選茶罐和適合長久存放,而且放越久轉化越好喝的茶葉,在用老師為我們準備好的封條和內扉寫上日期、封茶人名字後,蓋上封茶的印章。接著老師及每位同學會在彼此的紙張簽上名字留下祝福,整個活動時間不長,但留下的情誼卻淵遠流長。特別喜歡裡面留的一句話「得時者昌」,因為茶藝課我們成為朋友,也成為了時間的朋友。相約5年後在帶著彼此封好的茶罐共同聚會,一起品味時間為情感留下的韻味。

 

#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茶藝課推薦#自慢堂茶藝課#茶與器#生活茶席美學#劉若榛#邊正#養心堂茶業#自慢堂茶器#茶文化#自慢堂評價#茶課程推薦#品茶課程#台北品茶課程#台北茶課程#茶席體驗#茶證照#講茶學院1.jpg

 

此篇是我上課後的一些感想,推薦大家實際到自慢堂‧不言美器的茶藝課,體會茶之美。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想法,都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交流哦!

 

附上自慢堂‧不言美器最新的課程表單

茶與器體驗課

 

延伸閱讀:

【茶課程】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生活茶席美學(心得+推薦)

【茶課程】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茶與器一日課(心得+推薦)
【茶壺茶器收藏】台北自慢堂-蓋碗收藏心得/蓋碗泡茶的好處

【電影評論】《一代茶聖千利休》(觀影心得+金句+歷史)日本茶道侘寂美學/美就是我說了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官 的頭像
    老官

    官子兵法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