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代茶聖千利休#千利休之死#茶電影#市川海老藏#中谷美紀#一代茶聖#千利休#侘寂#侘寂美學#日本茶道#美就是我說了算#千利休名言#我只向美麗的事物低頭#樂茶碗#待庵#千利休死因#千利休維基百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切腹自殺.jpg

 

最近在自慢堂‧不言美器的茶藝課中,老師播了這部《一代茶聖千利休》,令我震撼不已。

決定寫篇文章記錄我的學習和衝擊!

 

這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電影,聽說當時預期票房不會很高,選在較小的廳播映,結果場場爆滿,可見茶文化在台灣還是很多人重視,也可能因為關於茶的電影真的不多,因此有上映,愛茶人說什麼也要去支持。就像我也喜歡布袋戲,難得一部布袋戲上映,也會去支持一下。但看完《一代茶聖千利休》電影後,我相信電影本身就足夠吸引人,呈現的美感和其中的深意值得二刷、三刷都不為過,難怪茶藝課上,劉若榛老師極力推崇這部片。

 

本篇文章主要紀錄我看這部片的體會、思考,我同時還整理了關於千利休和相關的一些資料,希望對看完《一代茶聖千利休》的你,能夠有更深入的收穫。

 

文章目錄(可點選目錄快速跳轉)

一、關於千利休

二、關於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

三、《一代茶聖千利休》的省思

四、千利休電影中的金句

五、千利休對後世的影響

 

一、關於千利休

 

千利休,1522年出生,是日本戰國時期安土桃山時代的茶道宗師,本名田中與四郎,在出家後,法名宗易,之後天皇賜「利休」居士號,千利休被稱為「日本茶聖」,和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為「天下三宗匠」。

 

千利休的祖父為千阿彌, 以千為姓,父親田中與兵衛(法名一忠了専)自稱新田里見田中氏一族,但無據可考。千利休出生在堺市,家裡經營魚類批發生意,屬於較富裕的家庭,從小就愛茶道,17歲時向武野紹鷗學習「寂茶」。23歲就舉辦茶會,展現對茶道掌握的才能,之後獲得織田信長的賞識,成為茶頭。在織田信長死後,改侍奉豐臣秀吉,名震四方。

 

1585年,豐臣秀吉向正親町天皇獻茶,就任關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賜「豐臣」之姓氏。天皇並賜給千宗易「利休」之居士號,盼其"銳利也要適可而止"。

1587年,他主辦了豐臣秀吉發起的「北野大茶會」,集全國茶人於一堂,並成為天下公認的「天下第一宗匠」,聲名達到頂點,不過同時也因為千利休的影響力讓豐臣秀吉感到壓力。

1591年,在豐臣秀吉長久的不安積累下,千利休因為資助了大德寺三門重造,在山門金毛閣上被放置自己的木雕像,成為了觸怒豐臣秀吉的引爆點,下令將千利休賜死,命其切腹自殺,結束70年的傳奇生命。並留下了著名的辭世偈語「人生七十,力圍希咄,吾這寶釼剱,祖佛共殺。」

 

千利休一輩子對茶道追求及獨特的美學見解堅持,史上罕見。加上被兩位影響日本極為深遠的織田信長、豐田秀吉倚重,有著不下君王的影響力,對「日本茶道文化」及「侘寂美學」都留下了長久且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

 

二、關於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

 

《一代茶聖千利休》是改編自日本直木賞文學獲獎小說《利休之死》,上映之後在日本廣受好評,並獲得了日本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最佳攝影、最佳燈光、最佳美術、最佳錄音、最佳剪接等九項大獎提名,還獲得了第37回蒙特婁國際影展的最佳藝術貢獻獎、及第140回日本直木賞受賞作。

 

出演卡司都是一時之選,演技精湛,男主角市川海老藏是著名歌舞伎演員,是當今歌舞伎界的領軍人物,長相英俊身高又高,剛好符合傳聞中千利休的身高180cm。女主角是由拿過多項電影獎項的實力派美女演員中谷美紀出演,裡面重要人物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則是由實力派演員大森南朋和伊勢谷友介擔綱演出。特別的是裡面的主角千利休年輕時的茶道恩師武野紹鷗是由自己的父親市川團十郎,父子同台演出電影,也是一個看點話題。

 

除了卡司堅強以外,這部片的美學呈現,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主角市川海老藏為了將茶道演繹到位,還親自專心學習了一年的茶道。為了重現「利休風格」的極致之美,劇組傾全力將史實中著名的黃金茶室、待庵、北野大茶會等場面重現。還到三井寺、大德寺、神護寺、南禪寺、彥根城等國寶級建築中實地拍攝,甚至將千利休實際使用的完美茶碗「長次郎作黑樂茶碗」、銘『萬代屋黑』(從萬代屋宗安傳承至今)等多具茶道名器請出。並由傳承千利休手藝的茶道名門三千家─「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協助重現傳說中的「利休泡茶身段」。

 

電影特別使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從千利休切腹當天談話開始,儘管被三千兵力包圍,豐臣秀吉給予臣服機會,但千利休依然無所畏懼。接著時間回到千利休的年輕時期,講述千利休一身追求茶道的過程,從被織田信長相中,成為茶頭,到改侍奉豐臣秀吉,成為名震四方,千萬人景仰的「天下第一宗匠」,最後因豐臣秀吉感受到權力威脅,下令千利休切腹自殺。這時電影 重新回到千利休初接觸茶道的過去,原來曾經有段讓他抱憾的愛情故事,這雖然讓千利休走上追求極致茶道之美的道路,但也許只是千利休不斷面對心魔的過程,這其中有許多令人深思的地方。

 

三、《一代茶聖千利休》的省思

 

不平凡的平凡人

 

茶道在許多人眼中,可能就是喝個茶,搞這麼麻煩幹嘛?但千利休卻能將這種平凡小事,昇華成一種極致的美學呈現,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力,甚至能讓號令天下的大將軍都感受到權力被威脅,這是何等的威力!當你專注把一件事做得更好,不斷提升,其實你提升的不只是你完成的事物,還有你自身的能量以及散發的領導力。做你所說,說你所做,平凡人自會不平凡。

 

這很明顯是現代日本人給我們的形象,我們談到日本製造,就會想到品質可靠,原因就來自日本人有著「匠人精神」,專注只做好一件事。從許多日劇或電影都可發現,日本人很善於將一件小事做成大事,雖然我們每個人只是平凡人,只是社會上的一顆小螺絲釘,但日本人卻願意守好一個崗位,將自身的螺絲釘做到極致,在這樣的社會共識下,造就了日本的工藝品質,一個國土面積不算大的國家,卻能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當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這麼做,但至少日本人的民族意識裡,流有這種「匠人精神」的血液。

 

要怎樣達到這種境界我認為有兩點需要思考,

1.什麼是你願意一輩子全心投入的領域?

2.你是否有意識的願意主動不斷優化它?

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在自己的領域上不斷深耕的人。

 

物品的貴重性來自人心創造的價值

 

細看千利休的茶具、茶室,會發現並不那麼的亮麗,完美。反而多是具有缺陷的,但這才是它有價值的地方,因為他保留了自己不盲從。千利休的茶具之所以珍貴,就因為來自於千利休;而千利休為什麼珍貴,就因為他在茶道上的追求程度,而人能及,也造就他與茶道劃上等號。當你與你專長的領域劃上同樣的標籤時,你所用、所講的就具有了高價值,那是所有人認同你所創造的價值。

 

現代許多人喜歡動醫美手術,希望將自己變成明星、模特兒一般的完美亮麗,整成像林志玲、范冰冰等美女作為範本,但專業的醫美醫生反而會故意留下屬於個人一些無害的缺點,不會完全整成像範本一樣無暇。這些醫生說,當大多數人都整成一樣,你會無法突出,失去自己,雖然漂亮,但只是漂亮的一般人,也就是我們常看到有些人就知道這些是整的。特別留下一些能讓人記憶的缺點,反而會是專屬於你的美,你與他們不同的地方,能顯示出你自己,能容易美得突出人群,缺點反而變成優點。像日本女星藤井莉娜在左右鼻翼下方明顯的兩顆痣、台灣女星楊丞琳右臉頰的痣、女星舒淇的大嘴,都成為他們的招牌。

 

讓人心滿意足,才是茶道的目標

 

其中有一段劇情是這樣,千利休的弟子宗二在與客人的茶席上,不斷的告訴客人各種知識,但在茶席結束後,千利休給予的評價卻是「你的知識淵博,無人能及,但能讓人心滿意足,才是茶道的目標。」這一段讓我產生了不小衝擊,因為我自覺常犯了這個錯誤。我是個不斷學習的人,常常想跟別人分享所知所獲,雖然分享知識給別人是好事,但也可能只是自己在賣弄許多知識,想顯得自己厲害,而不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給予他所需要的。

 

就像溝通的目的,在於"通",如果只是雙方各講各的,誰也不服誰,沒有共識,那也是無效的溝通。

 

不是無情,而是多情

 

整部片裡,千利休的情感表現很內斂,甚至可說到壓抑、無情,甚至女兒自殺,也壓抑著情緒。像極了我們認知的日本人。但我卻認為千利休反而是個熱情的人,或可說是多情的人,具有極強的感受力,否則怎麼能建構出如此縝密的茶道美學。所有對茶道的拿捏精準、對美的擇善固執不妥協,再再都能表現出千利休極強的感受力。不過僅僅如此,還無法說明千利休為何能站上茶道之巔,我認為他能成為「茶聖」的原因就在於,他懂得收化他的感受力,將發散的感受力光芒不斷的收緊到成為像雷射光束一般的集中,如此才能將累積的感受能量只放到一個點上去昇華它。

 

這可能是電影中為什麼最後倒回到他和高麗女子的悲劇愛情故事上,那段經歷讓他收斂了其它感受。最後達到了一個「一視同仁的不忍,但也一視同仁的捨得」的境界。

 

追求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點其實是呼應上面一點,做到了「一視同仁的不忍,但也一視同仁的捨得」,勢必代表你需要放棄某些事物,你才能夠得到。就像劇中千利休在面對豐臣秀吉下令他交出他珍貴的綠釉香盒,還能保住一命,否則就切腹。千利休只堅定的回了一句「我只願意向美麗的事物低頭。」這成為金句,也說明了殘酷,你追求一個東西,必定需要放棄一個東西,而千利休最終為了他所追求的「美」結束了生命。

 

我們看著手心,就看不到手背,反之亦然。其實在千利休追求茶道極致的過程,他雖然的確達到了日本的茶道之巔,但他放棄了更多。讓老婆擔心難過、賠上女兒、弟子的命等等。但其實我們也可以說他這麼努力的往茶道巔峰追求,也是一種心魔的束縛。當他收緊了他的感受力和情感,聚焦在茶道上,看似是好的,從另一面看,也可能只是他害怕再次面對破碎和消逝,害怕再經歷一次失去高麗女子的痛苦。不投入感情,就不會受傷,這難道不是一種心魔的束縛嗎?

 

我們常聽到走火入魔,追求過頭,一不小心就會入魔,這是一體兩面。因此人生應該追求平衡,過與不及都不好,千利休的精神世界,你承受得了嗎?成為「茶聖」,他真的過得開心嗎?

 

槿花一日自為榮

 

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是劇中高麗女子在即將結束生命時寫給千利休的句子。

 

這首詩是來自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時光飛逝,人難免一死,你有想過當你人生結束之時,你的墓誌銘上面會刻著什麼嗎?他人會給予你怎樣的評價呢?

 

現在很多人,回到家就是電視開著,躺在沙發滑著手機,終日只有上班,下班無所事事,不知道未來要幹嘛?也不知道能幹嘛?就這樣把人生的黃金歲月都浪費殆盡,這是我們都需要深思的。沒事不是不好,因為終究需要平衡的生活,每天緊繃不會是好事。重點是你是否有好好過你的人生?你是否每天享受著你的人生呢?還是每天就是維持生命而已,被生活雜事推著無奈向前。之前有研究採訪一群臨終病人,他們共同最遺憾的就是兩點,1.從沒有認真為自己勇敢活過,2.後悔把太多時間只投入在工作。

 

人有無限可能,我們應該像劇中這句「槿花一日自為榮」一樣,讓自己的生命是精彩的。生命的長度不是我們能決定,但深度和廣度卻是我們能掌握的,多跨出舒適圈嘗試一些新事物,也許你會找到你這輩子願意全新投入的事物,一種會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當你找到時,你會有一種「我的人生已經值得」的無憾感。

 

織田信長v.s.豐臣秀吉

 

劇中很名顯的導演刻意將豐臣秀吉醜化,但我認為醜化的好!它演繹了一種態度。大器之人能吸引人才,讓人才為己所用;小器之人則被人才所制,讓人才無法盡用。

 

同樣面對才華出眾的千利休,織田信長是大力推崇,大器應用,不遮掩光彩。豐臣秀吉則是謹慎小心,在有限度內使用,深怕光芒蓋過自己。同樣的千利休,卻映出兩人完全不同的內心世界。織田信長舉手投足充滿自信、甚至可說霸氣。自身能量盈滿的人,自然不擔心他人蓋過自己,反而是能被同樣高能量的千利休吸引,願意折服於人才能力。豐臣秀吉雖一樣重用千利休,卻僅止於利用,可說是自卑產生的屈服。自身放大了殘缺,也放大了自身恐懼,因此當擁有權力不需屈服千利休了,反而害怕重回需要屈服的自己。

 

反思自己,當遇到比自己更厲害、更有光芒的時候,我是抱持什麼樣的態度?是忌妒,還是欣賞?是願意學習,還是盡力打壓?

 

千利休該死

 

這點很有趣,也讓我心裡很矛盾。在面對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時,我會為堅守自己的信念而死嗎?還是我會選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命才能做更多事?

 

千利休讓我想到了韓信不顧酈食其已說降齊國,擅自攻打齊國,而後還自立為齊王,種下了和劉邦心中的芥蒂,我們常說韓信該死,但其實千利休也差不多。雖說千利休和韓信道德高度上不同,韓信是貪名權利,千利休是堅定在追求美學的原則,兩者共同的都是很高的才幹,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已經震攝到他們的君主,讓他們感受到威脅。其實千利休的死可能是可以避免的,歷史上有許多士官武官,在獲得極高權力時,選擇急流湧退,避開殺身之禍。例如春秋戰國時越國的大夫范蠡,在協助越王勾踐擊敗吳王夫差復國後,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踐封為上將軍,但他深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立刻告老還鄉不戀棧。

 

千利休在豐臣秀吉的心中的心理陰影面積不斷擴大是事實,但也是長久積累下來的不安,千利休如果深諳此道,又想繼續追求茶道美學的極致,大可避開官場鋒芒,放棄所有實權,潛心鑽研茶道。反而千利休選擇以死明志,這可以說是很有勇氣的做法,也是很笨的做法。如果他看的是日本的茶道大局,他活下來還可以做更多貢獻,但可能就因為千利休是這樣慨然赴死,才讓他的茶道美學更加被肯定,奉為圭臬。

 

順帶一提,千利休會被下令切腹自殺的真實原因,歷史上有兩個原因猜測,哪個為真,不得而知。

一是指利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和權勢,以及當時流行茶具收藏,親自以高價兜售茶具,謀取暴利。

二是指秀吉想納利休之女為妻妾,遭到利休嚴拒,惱羞成怒的秀吉便抓住大德寺木像以及茶具買賣的事做藉口,殺害了利休。

 

歷史是活下來的人寫的,稱千利休為「茶聖」,將他的故事昇華到一種道德高度,也不無可能。因為千利休是有選擇權的,如果為了宣揚茶道,大可急流湧退、潛心鑽研茶道,何嘗不是選項,但他選擇留在官場,還接受諸侯拜入門下,有意識的加大自己的影響力,真相是什麼,永遠沒有答案,但難怪會有上述對千利休不利的原因猜測。

 

日文和英文片名更具深意

 

這部片的日文名稱是《利休にたずねよ》、英文名稱《Ask This of Rikyu》兩者翻譯都可解釋為"問利休",我認為其實更符合這部電影呈現的原意。

 

1.代表了千利休當時權利問鼎大將軍之下,甚至具有實質影響力。千利休當時還是豐臣秀吉外交上的左右手,在他成為首席茶師(茶頭)後,許多諸侯拜入門下,成為千利休的弟子或茶友。戰國大名大友宗麟訪問大坂,要求秀吉出兵打擊北上而來的島津家,並且親眼看到當時豐臣政權的實況後,便跟家臣說:公事找宰相大人,其他事則找千利休。

 

2.千利休的妻子宗恩對他的丈夫無限的思念和一個永遠的待解疑惑,在劇的一開始,千利休切腹自殺前,宗恩問了千利休「在你心中是否還有別的女人?」讓千利休一驚,很顯然與高麗女子的故事,千利休並未讓宗恩知道,宗恩只知道千利休最珍惜的就是那個綠釉香盒。在電影末段,千利休切腹自殺,宗恩進去為丈夫蓋上白布,並在使者要取中綠釉香盒前搶先拿走。離開房間後,悲憤的宗恩一度想將這個綠釉香盒摔碎,如果當初交出綠釉香盒,也許他的丈夫現在還在。最後電影帶到,宗恩用千利休的完美茶碗(黑樂茶碗)和綠釉香盒放一起,留下一句「最後我想問他的問題是...」留下無限想像空間。

 

3.可能是千利休自問,他說願意為了美而死,但這樣美學意念和思維,展現在他的茶道藝術中,真的是自己追求的嗎?還是他只是被心魔給困住,害怕再次面對破碎和消逝,而選擇用茶道藝術追悔對那高麗女子的愛,無法自拔。每當槿花盛開的時節,千利休就會消失一段時間,到海邊小屋待著,他在茶道的追求,只是因為走不出那段回憶。

 

我們如何能評價一個人

 

千利休不斷呈現他的美學,我特別想提關於美的部分,千利休讓我想到雲南有名的孔雀舞代表人物楊麗萍。

 

之前看到一份對楊麗萍的採訪文章,裡面列了一些關於楊麗萍的清單:

 

她天生有著極高的審美直覺、藝術直覺,有趣的是,她本身並沒受過任何系統的訓練,卻完全擁有觀眾的擁戴。她擁有審美天賦,對美和不美有絕對自信到武斷的認知,不容挑戰,也不想與人爭辯,像是一個擁有謎底卻不知道如何解謎的人,因此與她身邊的人有種微妙的矛盾,在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對他的支持也有種曖昧的感覺,說不上支持,但也不好批判。她同時又是許多人的恩人,因為學舞蹈出路很窄,能到楊麗萍的舞團在業界可說是一種驕傲,她提供了非常棒的工作機會。最後寫到對於楊麗萍的形容詞是「凜冽與圓滑共存」,這讓人有更多的想像解釋空間,她是提供美的舞蹈家,又是舞團的團長、創業者、自我經營者。其實一個人真實的樣子比我們想得更複雜,對應到千利休也是如此。

 

到底真相如何,也許我們不是這麼關心,我們關心的是,我們從中獲得了什麼!

 

#一代茶聖千利休#千利休之死#茶電影#市川海老藏#中谷美紀#一代茶聖#千利休#侘寂#侘寂美學#日本茶道#美就是我說了算#千利休名言#我只向美麗的事物低頭#樂茶碗#待庵#千利休死因#千利休維基百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切腹自殺1.jpg

 

四、千利休電影中的金句

 

1.美,就是我說了算。

2.就算要我殺人,我仍渴望達到這份美的境地。

3.我所挑選的物品,都會留下傳說。

4.令人心滿意足,才是茶道的目標。

5.我只向美麗的事物低頭

 

五、千利休對後世的影響

 

千利休能被稱為「一代茶聖」,足見他的影響。

我整理了以下兩個部分:

 

日本茶道

 

兩種體系

 

日本茶道主要分為抹茶和煎茶兩種體系。

 

千利休專研的屬於抹茶體系的茶道文化,後來因為千利休影響也成為日本的茶道主流。它始於唐代到宋代流行的鬥茶文化,也可說是點茶。在明清之後,紫砂壺傳入日本,當地人用切碎茶葉的方式泡茶,形成煎茶體系,可是因為沒有千利休這般的精神象徵,在日本,目前還是以抹茶為茶道主流。

 

日本因為不在北回歸線茶區,因此茶葉品質上,無法像台灣或大陸有富有茶韻變化的茶葉,因此日本品的其實不是茶葉、茶韻、茶氣,而是一種心靈洗滌的儀式。茶道的「以心御茶」不是控制,而是尊重,抱持著一期一會的珍惜。演繹過程,經常無語,只有燒炭沸水、茶筅在茶碗攪拌的聲音,還有戶外的自然窸窣聲和自己的呼吸心跳聲,讓人靜靜的感受茶道儀式帶來的心靈淨化。

 

現在日本茶道已經成為金字塔頂端一小群人進行的聚會,學習和參與的人逐年減少,原因無它,就是門檻太高。不論對於主人或客人都有很高的規範要求。日本茶道要求主人要親自點茶,和與會者深深互動,主人需對茶道精通,才能點出合口的抹茶;需對料理精通,才能準備應景食材搭配;需對書畫精通,才能根據茶會主題選擇擺飾掛畫;需對花道精通,才能將花的生命力在室內展現。對於客人也有要求,需要和主人達到「賓主如一」的程度,如果無法,茶道的精神就無法展現。相對於日本茶道的高要求,在台灣和對岸則是試著將茶文化融入生活,可簡單可複雜,試著讓更多人能參與體會茶文化,我認為後者更容易讓人感受到茶的美好。

 

待庵茶室

 

這是千利休為他的茶室的命名,以前日本茶室大小從四塊榻榻米,經過千利休的改變之後,縮小成只剩一塊半的榻榻米,縮小的空間,讓心的距離能更接近。加上矮小的躪口(入口),使人必須低頭才可進入,武士的刀劍需要卸在室外,也代表將紛擾留在室外。室內簡單靜謐,一支帶葉的花、掛畫、茶碗、茶釜等等,營造與外在複雜世界不同的世外桃源。

 

樂茶碗

 

千利休崇尚的是簡約風格,因為擔任茶頭的職位,讓千利休的審美觀更容易進入民間。千利休減少不必要的茶道器物,並摒棄華麗精美的茶具,和燒製磚瓦的工匠長次郎合作,開創了樸實自然的「樂茶碗」,後來這樣的風格被眾人接受,流傳至今,還將這種風格的茶碗,稱為「利休形」,在電影中,千利休認為這是完美的茶碗。

 

利休七則

 

千利休訂下了茶道初學者的七項守則,其中「則」不是指規則,而是指該用心的原則。

1.點茶要能使入口時恰到好處。

2.炭的溫度要能剛好可以沸水。

3.插花要能如同在原野綻放。

4.茶席要能冬暖夏涼。

5.赴約要提早。

6.就算不下雨也要備好雨傘。

7.對同席的客人要將心比心。

曾有人問千利休茶道的訣竅,千利休回答了以上七點,讓聽的人很不福氣,這麼簡單的事誰都能做到。千利休說:「如果這七件事你都能做到,就讓我當你的弟子吧!」雖說看起來都是小事,但要能將其昇華到生活態度和美學高度,就是另一種境界了。

 

侘寂美學

 

「侘」(Wabi),指困頓,就算一無所有,也能怡然自得的心境,不需物質表象來填滿空虛的心靈。現代人害怕擁有比害怕失去更多,害怕有的比他人還少。

 

「寂」(Sabi),指寂靜,經過時間變化後,表面劣質化但寧靜的狀態。日文中的銹,也讀做Sabi。樸拙自然的低調簡約風格,是日本人追求的寧靜。

 

原本兩個分開的意思,合在一起後,「侘寂」成為日本文化的精髓。雖然不容易言喻,但它的確成為日本社會的一種生活態度與美學。接受困頓,簡樸生活,保持謙卑,盡力不強求,這就是「侘寂」的精神。

 

殘缺美

 

我們常說的簡約風,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像北歐式的簡約,一種是日式的簡約。前者顏色飽和、明亮、多彩,有跳躍的生命力之美,後者顏色單調、灰暗、枯舊,但有生命力的強韌之美。前者是豐盛美,後者是殘缺美。聽起來日本的侘寂美學似乎不是很漂亮,但其實侘寂強調的即是自然之美,帶著「萬物靜觀皆自得」的自然。路上的落葉、靜謐的山林、破敗的老房子、用到自然不平殘舊的杯子、破舊有著身體印形的椅子,處處可見侘寂之美,是小細節,也是反映小人物都有他專屬的美。如同日本人的民族個性,做好自己,儘管生活艱苦,都不要放棄,寧願光榮戰死,也不要虛偽苟活。

 

侘寂強調的是精神之美,一種堅持之美,對精神的追求應該大於對財富的追求,這才是人生活的本質。從千利休設計的茶室、使用的茶碗,我們就能發現到,追求心靈的平穩,比追求華麗更重要,心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但侘寂之美,不是任何人能接受的,尤其是習慣繁華喧鬧的現代人。

 

凡事盡力但不執著,對得起自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接受自然安排,接受不完美,我想這是我們學「侘寂美學」最重要的精神。

 

人既然沒有完美,又何需對茶有完美的要求呢!

 

以上是我看這部電影的一些想法,也歡迎你在底下留言與我交流!

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非常推薦你找個時間,靜靜的看完,也許對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最後放上《一代茶聖千利休》電影的預告,在回味一下吧!

 

 

延伸閱讀:

【茶課程】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初階16堂生活茶藝課(心得+推薦)

【茶課程】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茶與器一日課(心得+推薦)

【茶課程】自慢堂‧不言美器茶藝課-生活茶席美學(心得+推薦)

【茶壺茶器收藏】台北自慢堂-蓋碗收藏心得/蓋碗泡茶的好處

arrow
arrow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