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懶人包%26;完整大補帖,9個關鍵知識,什麼是新冠肺炎、傳染途徑、預防、症狀、跟SARS差別.jpg

 

前半段是新冠肺炎(也稱武漢肺炎,後統一簡稱新冠肺炎)的懶人包Q&A,後半段是關於新冠肺炎較詳細的資料說明,歡迎自行取用想要的部分。

 

本篇文章不是新聞,不會追蹤每天病例狀況,而是給你最根本面對新冠肺炎的你該理解的資訊。

推薦看後半部,你對於新冠肺炎的理解會更深入。

 

另外我有就新冠肺炎最新發展和解決方式另外整理一篇文章,有興趣的歡迎點以下傳送門

 

延伸閱讀:

1.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最新發展趨勢及解決方法分析
2.如何看待新冠肺炎黑天鵝下的投資市場
3.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無症狀感染者類型和應對方式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在台灣也陸續出現病例。網路上對於新冠肺炎的消息也甚囂塵上,到底該如何面對新冠肺炎?首先正確面對來自正確判斷,而正確判斷來自正確認知。本篇文章是我整理網路上許多資料所整理而來,希望讓你能正確面對、正確預防,如果真的遇上了,也能正確尋求治療和幫助。

 

----------------------------------------以下為新冠肺炎懶人包Q&A----------------------------------------

 

Q1: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是什麼?

 

A: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市爆發多名患者罹患不明肺炎,後來因陸續發生人傳人的小規模傳染引起關注,經過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由於疫情最初是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因此也被稱為「武漢肺炎」。有鑑於過去皆已地名稱呼新型病毒,例如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日本腦炎,引發大眾誤認該地區盛行此病,因此在2020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此新型冠狀病毒命名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2月11日,WHO將其引起的肺炎正式命名稱為「COVID-19」(新冠肺炎)。

 

Q2: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會有什麼症狀

 

A:初期症狀和流感類似,主要表徵為發燒、發熱、咳嗽、流鼻水、四肢無力、部分咳嗽少痰、少數呼吸困難、呼吸道症狀、肺炎呈雙肺浸潤等症狀。如果有相關症狀,尤其是有前往武漢、鄰近地區旅遊;或是跟有這些症狀的人接觸過的,應戴口罩儘快就醫,就醫時一定要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情形以供醫師確切診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冠肺炎病毒潛伏期一般在3-8天,少數人達14天,但現在也出現許多無症狀甚至長達94天才確診的案例,可能是檢測方式不同或是病毒實際的潛伏期真的這麼長,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科學判斷。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與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及原有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

*2020年4月1日政府已將症狀從15個新增為以下20個可能症狀

發燒(≥38度)、全身倦怠、意識混亂躁動、頭痛、結膜充血、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呼吸困難、胸痛、腹痛、肌肉痠痛、關節痠痛、噁心、嘔吐、腹瀉、尿量減少、下肢水腫、血尿、胸部影像學檢查(CXR或CT)顯示肺炎。

另外若發生味覺、嗅覺喪失或遲鈍的症狀,也需特別注意。

 

Q3: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是什麼?

 

A:目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為近距離飛沫傳染,飛沫傳染距離約為2公尺。但在1月27日,中國國家衛健委日公布的《武漢肺炎第四版診療方案》以及《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展和風險評估》也證實,新型冠狀病毒除了飛沫傳染之外,也會透過接觸傳播。

 

Q4:如何預防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

 

A:戴口罩、用肥皂勤洗手、少去傳統市場、醫院等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的場所,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及禽鳥、食用生肉生蛋。若返國10天內不適,應戴口罩儘速就醫。

若從疫區旅行到其他地區或國家時,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港口、車站檢疫人員。

疾管署已將其引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療院所發現疑似病例須24小時內通報,患者確診前可依法隔離,違則開罰醫事人員45萬元,醫事機構最重罰200萬;病人若不配合就醫及隔離,也可開罰6~30萬元 。有任何疑問,可撥打疾管署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諮詢。

 

Q5: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跟SARS差別在哪裡?

 

A:此次爆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和SARS雖然都是冠狀病毒家族,但並非SARS或它的變種,也不是網路謠傳的SARI。2019新型冠狀病毒、SARS是不同種類的病毒,兩者之間的基因序列相似度只有80%,是相當遙遠的親戚。對比一下,人和猩猩之間的基因組合相似度高達98%,人和人之間的相似度更是超過99.9%。

SARS主要近距離飛沫傳染,發燒2天後具傳染特徵,死亡率約10%,傳染力R0=3左右(每個患者平均傳染人數),新冠肺炎目前死亡率約2%(加上未確診的可能更少),傳染力R0最新推算約在2.2-2.68,但新冠肺炎實際傳染率和潛伏期還不明確。

相較之下,新冠肺炎毒力較SARS弱,有些只會帶來小感冒,在重症率、病死率和傳染力目前資料皆不及SARS。SARS因能發燒篩檢迅速找到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所以很快就銷聲匿跡。但新冠肺炎症狀較輕微,因此更容易被忽略而造成快速傳播。病毒在大量快速傳播後,也可能因不斷變異成更強的病毒,不可掉以輕心。

 

Q6:打流感疫苗可以預防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嗎?

 

A:流感疫苗只能預防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針對在台灣容易造成流行的A型流感和B型流感。2019新型冠狀病毒不是流感病毒,打流感疫苗無法預防。但因為罹患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症況和流感相似,因此若有接種流感疫苗,有助於醫生確診、降低誤判機率。

 

--------------------------------------以下為更多詳細資料說明--------------------------------------

 

Q1.這場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的源頭是什麼?

 

這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是什麼病毒?

 

現在能夠確認的是,這次是一種剛剛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這是21世紀以來,冠狀病毒家族成員第三次肆虐人類世界。2003年的SARS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和2012年的MERS病毒(中東呼吸道症候群),兩次突然降臨,在亞洲和中東地區留下至今無法忘記的沉痛回憶。

 

如何判斷一種傳染病的病原體?

 

有一種非常古老但行之有效的辦法─科赫法則

這是德國細菌學家科赫在1884年提出的標準,用來判斷某種病原體和某種傳染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具體是以下狀況:

1)每一個患者體內都能找到大量的這種病原體。

2)這種病原體可以從患者體內被分離出來,然後在體外培養。

3)體外培養的病原體可以讓健康人患病。

4)新患病的人體內仍然可以找到同樣的病原體。

 

此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認?

 

中國大陸科學家們在最早發病的幾十位患者體內,利用電子顯微鏡、RT-PCR和高通量DNA測序等方法。檢測到了這種病毒的存在(科赫法則1)(Zhu N et al NEJM 2020 ; Huang C et al Lancet 2020),也成功分離出了這種病毒顆粒,並且證明了它們在培養皿裡仍然能夠侵染的上皮細胞(科赫法則2)(Zhu N et al NEJM 2020)。

 

但目前人類還沒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模型,所以無法直接驗證科赫法則3和4,但科學家證明了,只要在老鼠細胞裡轉入一個人類的ACE2蛋白,猜測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受體,病毒就可以順利侵染這些老鼠細胞。所以,這個結論目前至少是部分支持科赫法則3和4的成立。(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也就是已經盡全部可能證明了新型冠狀病毒就是這種全新肺炎的病原體。

 

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從哪裡來?宿主是什麼?

 

目前人類已經獲得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完整基因組序列訊息(Wu F et al bioRxiv 2020),也有不少研究組已經把它和已知的許多冠狀病毒序列加以比對,其中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兩種天然寄生於蝙蝠身體內的冠狀病毒:一種存在於中國大陸舟山地區的某種蝙蝠體內,序列相似度接近90%(Zhu N et al NEJM 2020);另一種則存在於雲南菊頭蝠體內,序列相似度高達96%(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

 

同屬冠狀病毒家族的SARS和MERS的天然宿主很可能都是蝙蝠。冠狀病毒一般存在於蝙蝠身上,蝙蝠這類哺乳類動物體溫較高、免疫系統特殊,是很多種危險病毒的天然宿主。從這個角度說,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也很可能是蝙蝠。但確定一種傳染病的天然宿主和確定病原體一樣是非常困難的事。實際上連SARS和MERS病毒都還沒有徹底證明,病毒從天然宿主到人傳播的完整連結。

 

而蝙蝠和人的接觸較少,且蝙蝠體內病毒不太可能直接傳染人,因此應是透過蝙蝠和某種生物(中間宿主)接觸後轉移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比確認天然宿主更重要的,是確認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也就是找到它從蝙蝠到人之間的中間鏈結。拿SARS和MERS說,科學家確認果子狸和駱駝是兩種病毒最重要的中間宿主。

 

中間宿主推測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來源推測整理

 

目前主要推測中間宿主應該是某種能夠較大規模飼養的、半野生狀態的哺乳動物,這樣才能為病毒的突變和積累提供時間。竹鼠、果子狸等動物只是可能的尋找方向。

 

整個新冠肺炎來源推測:某種寄生於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因為某種原因進入了某種被人類大規模飼養的、半野生哺乳動物體內;在那裡,病毒通過廣泛的互相傳播和突變,獲得了感染人類細胞並持續在人類個體之間傳播的能力;在2019年年末的某個時間點,它進入了一部分武漢居民的體內並且導致了這場大規模的疾病爆發。

 

Q2.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將如何發展?

 

衡量一種傳染病的影響,一個粗糙的思路是考慮兩個維度,毒力和傳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個人換上該傳染病,症狀的嚴重程度;後者衡量的是一個人有多大機率會感染這種疾病。

 

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的毒力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粗糙估計,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中,死亡率高達15%,重症比例超過30%,都已經超過SARS。但如果綜合考慮更多症狀輕微的患者,綜合死亡率約3%左右,遠低於SARS的10%和MERS的35%,而且考慮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甚至從未就醫或接受病毒檢測,所以可能3%的病死率還是大大高估之下的數字。

 

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的傳播力

 

關於新冠肺炎的傳播力,有一種相對簡便的定量指標,叫基本傳染數(R0),代表沒有外力干預的條件下,一個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夠傳染給幾個人。R0越大,意味傳播力越強,R0<1則意味此疾病會慢慢自我消亡。作為對比,這裡列舉幾個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傳染病的傳播力數據。

 

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2-5),目前新冠肺炎還沒有確切的估算數字,但世界衛生組織在1/23給出粗糙的估計在1.4-2.5之間,也就是說傳播力遠不如SARS。但也有些研究認為此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力在4或5左右。之後如果有更確定的資料,會在更新上來。

 

R0數值的微小差別都會導致幾倍或幾十倍的變化,所以對R0的估計需要非常謹慎和全面。目前謹慎的推測此種新型冠狀病毒毒力遠不如SARS,但明顯強過流感。傳播力也應該不如SARS。

 

2019新型冠狀病毒毒力目前看來較SARS弱,傳染力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研究機構在判斷上尚有出入。但因為症狀較輕微,容易被患者輕忽造成快速傳播。病毒在大量快速傳播後,可能變異成更強的病毒。若能有效將患者和疑似患者隔離,阻斷病毒的傳播,病毒將可能在短時間被控制。反之,若無法進行有效隔離,將可能更快速的擴大病毒的傳播範圍和威力。

 

Q3.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將如何被解決?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特效藥或疫苗出現,雖然有許多新聞報導各種新藥的出現,但要經過完整實驗確認到真正量產還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現在基本上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SARS嚴重呼吸道症候群被消滅的過程

 

雖然如此,但我們可以從SARS的例子來參考。2002年底SARS在中國廣東爆發,最終在2003年夏季逐漸被控制。但是SARS病毒的疫苗一直到2004年春季才啟動人體試驗,2006年才正式完成。而在那時候SARS已經銷聲匿跡,沒有大規模生產和接踵疫苗的必要了。藥物開發更是如此,SARS的特效藥物至今也沒有真正開發出來。包括B肝病毒引起的肝炎、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MERS引起的呼吸道症候群。

 

儘管相比17年前的SARS,科學家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研究和理解要快得多、深入得多,而曾經針對SARS的研究經驗也提示了一些可能的方向。在研製疫苗尚的速度也比17年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無論如何,在跟時間賽跑的防疫期間,要完成這些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人體臨床驗證、大規模生產、配送和使用,其實還是不切實際。

 

古老但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隔離

 

面對一種新型傳染病,雖然疫苗和藥物無法及時提供幫助,但其實我們掌握了一種非常古老但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隔離"。隔離聽起來俗氣,但背後醫學原理卻很實際。傳染病的爆發核心來自傳染性,病毒會藉由傳染不斷變異得更強或更弱。如果一個罹患傳染病的人,不能傳播給其他人,這種疾病就會慢慢消失。因此就算我們沒有直接對付此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但只要能做到隔離,讓已經患病的人不能繼續傳播,讓還沒患病的被傳染,那我們就可以有效防治這種疾病。

 

隔離的三個核心:

 

1.找到和管理傳染原

 

科學家們已經確認的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體,而且確認可進行人傳人,只要將患病或疑似患病者快速識別出來並隔離治療,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切斷傳播途徑

 

作為一種呼吸道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飛沫傳播,但目前人們也無法完全排除其他的傳播途徑,例如接觸傳播等。因此切斷傳播途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人群的大規模聚集和長距離的移動。

 

3.保護易感染人群

 

面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染人群。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盡量不觸摸口鼻眼睛、減少出門,多增加身體鍛鍊等,這些都能增加對我們自身的保護。

 

因此看到現在新聞媒體不斷呼籲的主動通報和自主居家管理是非常合理的,也非常需要所有人的配合和幫忙。雖然現代人的交流更加頻繁,但只要大家都能確實配合,做到以上三個隔離的核心原則,要讓這新型傳染病在短時間內控制下來,是很有可能的。

 

實際上,從1374年威尼斯封城對抗黑死病,到1910年伍連德切斷鐵路對抗東北大鼠疫,在到之前的SARS經驗。"隔離"始終是人類對抗強烈傳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官 的頭像
    老官

    官官的日更成長思考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