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兩天都去進修,每次的進修都能讓我不斷看見自己。今天課程中有個處理客人異議問題的環節,給我很大的觸動,有種腦袋被敲了一下的感覺,原來解決問題的關鍵,從來不是方法。
雖然課程中是在講客人的異議問題處理,但我對應到自己在面對問題該怎麼解決。該怎麼解決客人的異議問題,是來自於我們處理的人,所以我們該怎麼去處理客人的問題,源頭是我們對於問題是如何看待的。面對同樣的問題,有的人覺得是問題,有的人卻不覺得它不是問題,那到底它真的是問題嗎?我們面對問題的態度,就決定了這個問題能不能被解決。
我先說結論,其實一個問題能不能被克服解決,關鍵在
「當自己不覺得這是問題時,問題就被解決了。」
聽起來好像有說,又好像沒說對嗎!?首先我們要先明白,當我們有問題時,要先區分它到底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如果是真問題才要解決。
我舉個例子
「假如我覺得家裡很亂,但我又說沒時間整理,那這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
這到底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這裡有個判斷依據,那就是先反問自己,如果這個問題解決的話,就會去做嗎?
答案是不是很明顯了!很可能答案是「還是不會」,很多人常推託一件事沒時間去做,但常會發現當他有很多時間時,也不會去做,所以很多人說的問題其實都是假問題,只是拿來推託逃避。
如果回答是「會」,通常這才是真問題。
那真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對於大多數的真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被解決的問題。但通常我們不是要去解決問題,因為我們把它當成問題,就反應了,其實我們沒有"意願"去解決,更準確說,"意願"沒有大到要去解決這個真問題,所以就放任這個問題留著。
例如:當我說我沒錢買一個東西時,其實不是沒錢的問題,是我沒"意願"去解決沒錢的問題。因為假設如果說投資10萬,就"一定"可以獲得20萬,那是不是想盡辦法都要去借到10萬來投資。那些通常會被詐騙的是不是去跟親朋好友借錢也要來投資,然後後面的故事我們就很熟悉了,所以真問題的背後都是意願的意願不夠高。
所以也導出正確解決真問題的方法,就是「提高意願」。
當意願提高到自己不為這些問題買單時,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所以的"困難"都是"心難",而會產生"心難"的原因,是因為來自對這件事有盲點才會被卡住。
舉剛剛的例子,當我說沒錢買一個東西,其實沒意願買這個東西,那為什麼沒意願買這個東西,如果這東西真的很有價值,但為什麼自己不願意買,因為自己看不懂價值,而為什麼看不懂價值?就是因為看這個東西有盲點,讓我們就被卡在價格上沒辦法更進一步。
把錢換成時間,也是一樣的邏輯。當我說沒時間做一件事情時,其實是沒意願做這一件事情,那為什麼沒意願做這件事情。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很有價值,那為什麼自己不願意做,因為我們自己看不懂價值,而為什麼看不懂價值?就是因為看這件事情有盲點,讓我們被卡在上面沒辦法更進一步。
那接著該如何解開盲點?就是找到沒有這個盲點的人請教。回到最前面說的,同一個問題,有人覺得是問題,但有人覺得不是問題。問題是空性的,只端看看的人的認定。所以我們要破除盲點,就是要找到沒有這個盲點的人,向他們請教,了解這思維認知上的差距在哪裡。有句話說得很好,「我們不會賺到認知以外的錢」。
解決任何問題的關鍵在於
1.先區分真問題還是假問題
(假問題就去找到真正的問題是什麼,真問題才要解決)
2.真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去提高意願
3.找到不會被這問題困擾的人請教,破除盲點
當我們常常有意識的發現問題時,就照上面的方式去解決,慢慢的會更正式自己的內心,明白真正困住我們的是什麼,並且懂得去請教不會被這問題困住的人,久而久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被培養起來,遇到問題不是被問題打倒,而是去解決問題。自然我們能解決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