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D30-真正的英雄沒有故事
早上聽廣播《蘭萱時間》,聽到主持人蘭萱說現在一些國家領袖和美國的重要官員,早上都會先打開新聞,看看川普是不是又說了什麼,很怕川普在他們睡覺的時候又有什麼驚人之舉。川普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儼然已經是他的招牌起手式,雖然有很多的辯論談判專家分析過,川普的這些高調言論其實是很聰明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引起輿論討論,並把聲勢拉抬。不過我想到另一件事,就是孫子兵法裡提到的,善戰者,無志名,無勇功。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無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這是出自《孫子兵法‧軍形篇》的一段,它顛覆我們生活中看事物的根本邏輯。真正善於打仗的人,是沒有機會打仗,甚至可說是讓戰爭沒有機會出現,就已經獲得勝利。沒有可歌可泣的壯烈戰爭,沒有以少勝多的精彩過程,通常不會有讓人能談論或稱讚的故事。那些在領域中特別有貢獻的人,可能反而不容易有名聲,沒有很大的功績,容易讓人忽略,因為他們總在事情未發時,就讓問題消弭於無形。
我們來看看扁鵲的故事。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醫生,有一次魏文侯問扁鵲:「聽說你們兄弟三人都是醫生,誰醫術最好?」
扁鵲回答:「我們三兄弟,大哥醫術最好,二哥次之,我是最差的。」
魏文侯就疑問了:「我們只聽過你是天下名醫,為什麼你大哥二哥我們都沒聽過呢?」
扁鵲就說:「大哥治病是在病人都還沒發病,甚至沒任何不舒服時就能從他的氣色狀況知道問題,並把病治好,因此天下人都不知道大哥醫術高明會治病。而二哥就沒大哥這麼厲害,二哥是從病人只有一點小症狀時就能發現問題,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然後直接用藥將病治好,所以大家都說我二哥能治些小病。我呢!則是等病人真的發病到不行了,四處求醫也不見效果來找我時,我在直接在他身上下刀引線等等,偶爾還用上毒藥以毒攻毒,想辦法將病壓制,若運氣好也有治好的,而大家看到這些其他醫生都治不好的病被我治好了,就稱我為神醫了。」
扁鵲說的這番話非常有哲理。我們常用一個人的名氣大小或聽到成功的事蹟來代表他的全部,孰不知這樣以偏概全的認知,常容易與事實越離越遠。我們能聽到、能談論的多半都是因為問題已經發生了,然後解決成功的。而真的厲害的人,我們可能都不會聽過,因為在問題出現前就解決了,根本沒機會聽到他們做了什麼大事。因此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其實也是很反直覺的。
真正善於作戰的,不出名
這時可能你會有疑問,我們聽到的那些故事要怎麼解釋呢?例如西楚霸王項羽、飛將軍李廣、孔明諸葛亮等等。其實歷史上我們能聽到,多半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故事。為什麼他們被稱為名將?就是不可能打贏的仗都被他打贏了,就成為名將了,但這樣的有多少?我們以為很多,但縱觀全世界約3000年的歷史,可能打了幾十萬場的戰役,我們有聽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只是極小概率事件而已,更多的是風光了一時,後來一失足成千古恨,因為都不斷在賭運氣。
真正善於作戰的,都贏得很容易
到底怎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能者?就是那些每天按部就班修練自己、紮實做準備的人,因為紮實,所以意外發生機率低,也因為有準備,意外發生也能立刻解決,立於不敗之地。他們不打沒準備的仗,當敵人露出敗象,有機會得勝也能馬上把握,日日不斷充實自己,勝利是等來的,是自然的,而不是浴血奮戰奪下來的。
是故孫子說: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真正的英雄,無智名無勇功是無上評價
我們常有許多認知上的錯覺。例如:聽到一個人的成功,可能是"倖存者偏差",因為失敗的都沒吭聲了。也可能是"月暈效應",我們用一個聽到的資訊,就直接冠在這個人的全部。更或許是原本我們根本不會意識到問題,是因為懶得處理、無視問題,讓問題擴大到大家都發現。被逼急了才出來解決,弄得好名留青史,弄不好滿臉是屎。而我們常將這出來力挽狂瀾並成功的人稱為"英雄"。孰不知原本可以將問題消彌在未發之時、無形之中,達到防患於未然。平日勤奮付出解決問題,避免發生大問題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有什麼大功勞。就像扁鵲的大哥,在病人都還沒察覺病症時,就將病治好了。
有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千里之提潰於蟻穴」,當潰堤時,衝上去堵住解決的人一定被認定是全民英雄。但如果有人平常整天去防止蟻穴,仔細檢查堤防狀況,不讓堤防有潰堤機會,卻可能沒人會去注意這個人,沒人會去說這樣的人是英雄,但其實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也為孫子兵法軍形篇下過註解,「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厲害的人其實都將問題在萌芽之際就解決了。
這篇文章其實不是要說川普不好,而是希望提供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一個人和事,當我們要判斷一個人的好壞時,能夠記得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的評價,那些我們身邊默默無名,默默付出的人,也許才是我們沒注意到的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