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2卡達世界盃開始了!台灣也掀起世足熱,剛好得到app分享了一篇關於優秀足球員是怎麼比賽的,我覺得很有啟發,特別跟大家分享!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世界盃足球賽,除了看著帥哥球員在場上飛奔以外,原來還有另個視角可以把球賽看得更高級,而且內容還對於在事業上有啟發!
今天的內容來自於《得到頭條》中的一篇文章,內容來自於一本書《足球智商》,這本書是一位美國大學足球隊教練寫給他的球員的書,目的是教球員怎樣提高比賽技巧,對我在事業上也很有啟發!
足球員最重要的部位?
作者提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你覺得,足球運動員身體的哪個部位最重要?相信大部分人會回答:腳。很可惜,這個答案是錯的。作者說,一名足球運動員最重要的身體部位是眼睛。甚至可以說,足球運動員是在用眼睛打比賽,而不是用腳。
讓我們思考一個邏輯就知道:一場90分鐘的比賽,大部分球員只有兩三分鐘的控球時間,也就是說,在比賽95%的時間裡,你是根本碰不到球的。這部分時間該做什麼呢?答案是用眼睛不停蒐集球場上的信息,判斷場上形勢。
善於觀察,是優秀球員的基本特徵之一
據說,一些優秀球員具有“讀懂比賽”的能力。他們總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做出正確的反應。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他們有神秘的“第六感”,而是他們知道該重點看哪兒。比如,一些明顯的視覺提示。
教練會要求球員,如果場上出現了XX信號,那就去執行相應的動作。比如,如果中場球員在傳球前把球停得離身體比較遠,並且看著球場的遠處——這是一個視覺提示,意味著他很可能會送出一記長傳,那麼這時候,對方的防守球員就應該後撤。這個好理解。
再說一個比較隱蔽的。比如,剛才是我方中場球員開出的長傳球,而對方後衛已經搶占了最佳位置,準備頭球搶點。你作為中鋒,只能在對方後衛的低位處準備爭搶第二點。球傳出後,如果對方後衛連續後退超過四步——注意,這又是一個視覺提示,按照經驗,球很可能會落在他的身後,這時候,你應該馬上跑到後衛身後去搶第一落點。
另外,對方人員的眼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覺提示。有些球員在控球之後,傳球意圖非常明顯,他們會直接盯著目標球員,你順著他的眼神看過去就能找到這個人。有些球員的目光稍微隱秘一些,不會直接盯著某個人,但他們在傳球之前的最後一眼,往往會看向自己打算傳球的方向。還有,很多主罰點球的球員,他們在接近球之前最後注視的地方,就是他們準備射門的位置。有經驗的守門員會盯住主罰球員的眼睛,而忽略他肢體上的假動作。
你看,只要眼睛能敏銳捕捉到這些視覺提示,你當然也就能“讀懂比賽”。善於觀察,是優秀球員的基本特徵之一。
善於預判,是優秀球員的基本特徵之二
優秀球員的基本特徵之二,是善於預判。前面說了,球員在場上95%的時間是無球跑動。但是,在這段時間內,你必須為隨時可能出現的控球做準備。普通球員,通常是在實際接到球之後,才開始決定怎麼做。
優秀球員會在無球狀態下,根據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不斷地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第一,如果球往我的方向傳,我該做什麼?
第二,接到球之後,接下來我該干什麼?
第三,如果我把球回傳給了隊友,接下來我又該干什麼?
第四,此時此刻,我身後的情況是怎樣的? ……
也就是說,優秀球員在每次接到傳球之前,都對當時的形勢有清晰判斷,有優先行動計劃A,以及形勢如果突然轉變而採取的替補行動計劃B。比如,射門之後的補射。普通球員是要等球被扑出或者從門柱反彈回來之後,再發起補射;而優秀球員會在隊友出腳射門的同時就沖向球門,他們總是假定有反彈球,並且率先卡住補射的最佳位置。總之,提前判斷形勢,並且永遠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反過來,抑制對手的最好方法就出其不意,不給對方預判的機會。在一場比賽當中,算上各種界外球、角球、任意球,可以有高達60次的發球機會。通常,當裁判吹響哨子的那一刻,很多球員還處於注意力分散的狀態,比如還在向裁判表示不滿,或者還在排布陣型之類。這時候,進攻方如果能抓住機會、快速發球,就能出奇制勝。
換位思考,是優秀球員的基本特徵之三
這一點,在傳球上特別明顯。書裡說,傳球的基本原則是,觸球次數越少越好。因為觸球次數越少,傳球速度越快,你帶球奔跑的速度絕對趕不上讓球自己移動。能一次觸球完成任務,就不要兩次觸球;能兩次觸球完成任務,就不要三次觸球。
那麼,傳球時怎樣才能完成漂亮的“一腳出球”呢?不是靠控球球員的驚人腳法,而是他的接應隊友有沒有創造出至少一條可行的傳球路線。如果控球球員和接應球員之間的每條線路都有障礙,這就是“不可能的傳球”,控球球員個人腳法再好也做不到“一腳出球”。
這個時候,需要接應球員有換位思考能力,問問自己:“如果我是他,如果我想完成一腳出球式傳球,我會希望我的隊友出現在哪裡?”有了答案之後,主動跑位,用跑位向控球球員傳遞你的信號。
優秀的球員,還會進一步評估控球球員當時的壓力。如果控球人員中場拿球,他沒有被對方防守人員壓制,那麼他就有機會調整身體平衡,送出一記長傳球,這時候你應該首先考慮能否插到對方防線後接球;如果控球球員遭到逼搶,不得不進行短距離傳球,那麼他可能需要你回撤接球。
反過來,控球人員也要具備換位思考能力:如果我是接應球員,我希望怎樣接球?這樣答案就很明顯了:可以傳出地面球就不要傳反彈球;能傳到隊友腳下就不要傳到他的肚子上;如果他擅長用左腳就不要把球傳向他的右腳;如果他旁邊有對方的防守球員,把球傳到遠離防守球員的那一端;如果一位邊鋒剛剛爆發式跑動了一波,就不要把球傳到他前面20公尺的地方,讓他跑過去拿球組織下一次進攻,這時他可能真的跑不動了。
所以觀察能力、預判能力、換位思考能力,優秀球員和各行各業高手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著名的商業顧問劉潤曾說過:底層邏輯+環境變量=方法論。
放在這篇文章就是:工作底層邏輯+球場環境變量=足球方法論。
當我們掌握底層邏輯,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質;通過“底層邏輯+環境變量”,就能夠不斷創造新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