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能致勝#範圍#打造競爭力#通才和專才#通才競爭力#打造競爭力的真功夫#類比思維#抽象思維#人生算法#黑馬思維#蘋果橘子經濟學#優化人生#歷史終結錯覺#魔鬼經濟學#黑馬計畫#萬維剛的菁英日客#學習的慢功#匹配質量#堅持夢想#發現自我.jpg

 

上一篇我們談到如何培養創造力,讓開放性的知識產生連結,訓練你的類比思維,這一篇我們來討論志向到底該早點確定還是晚點確定?什麼時候該放棄?什麼時候又該堅持呢?

 

書名:《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作者: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

 

現代社會,人們習慣很早就幫小孩子定型,認為他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比較適合,就持續往那個方向培養。甚至在高中、大學就很快的希望你盡快選擇類別和科系就讀,學得一技之長,好在社會上有生存能力。名人的演講也不外乎都是要早點追尋你的夢想,不要害怕,雖然一定會有挫折,但你最終一定能獲得勝利。

 

可是早點定型是好的嗎?

 

匹配質量比早學技能重要

 

剛好書裡有提到一個研究。英國由四個地區組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每個地區的教育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北愛爾蘭部分書裡並沒提供資料,但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學生在高中時期就要選擇自己的專業,上大學之後繼續專業的學習訓練,而蘇格蘭則是反過來,學生甚至到大學的前兩年都不需要選擇專業,先在大學上了兩年的基礎通識課程之後,大三才開始專業化學習。這正好回答了到底是否該早點定型的問題。

 

英格蘭和威爾士因為專業化訓練得早,所以剛出社會後領到的薪水比蘇格蘭學生高。蘇格蘭學生在大三大四才開始受專業化訓練,起薪較低,但是很特別的是在出社會短短幾年之後,蘇格蘭學生的薪資上漲變很快,跟英格蘭和威爾士學生薪資之間的差距很快就補上了。

 

在工作職位的部分,研究發現蘇格蘭學生更容易去從事新興產業的工作,很多甚至是在他們求學期間還沒出現的工作職位,例如網路相關的工作。英格蘭和威爾士反而往傳統行業去的人多很多。有趣的是,隨著出社會時間越長,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學生換工作的比例卻比蘇格蘭高,而且常進入跟之前累積的專業完全不同的領域,也就是說他們寧願放棄之前的專業累積,也要換行業領域。

 

如果用結婚來比喻,你可能比較能理解。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學生就像是在16歲就要決定要不要和同學結婚,所以這樣的婚姻是不是反而容易離婚呢?在更了解社會和自己,知道自己還有更多選擇之後,才做出決定選擇結婚對象,這樣是不是比較合理一些?研究持續追蹤了好幾年,後來發現那些敢換工作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學生,他們通常很快就能掌握新技能,在換工作之後,收入增加速度也明顯加快許多。

 

有另一本書《蘋果橘子經濟學》也做了證實。作者之一─史蒂芬‧李維特就做了一個網站,如果你對一件事情猶豫不決,可以到這個網站去丟硬幣看看,硬幣朝上就去做,朝下就放棄。作者統計有2186人透過這網站決定是不是該換工作,結果繼續跟蹤之後發現,那些丟出正面也換了工作的人,在幸福度上真的大大提高了。也可以說,當你在思考該不該換工作,而且打算用丟硬幣決定時,就是你該換工作的時候。

 

匹配質量(match quality)這是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觀念,我們會在"我是誰"和"我做什麼"之間不斷進行匹配,匹配質量的符合程度比是否早學一個技能重要。當夢想來得越晚,它就越值得堅持;如果夢想來得越早,你反而該考慮換個夢想。

 

沒有堅持夢想的人可能更容易達成夢想

 

最近還有一本書特別紅,叫《黑馬思維》,裡面研究了那些比較成功,但經歷又比較曲折的人,想找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原本以為這樣的人很少,結果沒想到當他們研究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經歷後發現,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人。例如Nike的創辦人菲爾‧奈特(Philip Knight),它原本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運動員,但因為運動天分不夠一直沒能如願。奈特因為還是很喜歡運動,於是想做跟運動有關的事業,剛好一個田徑隊教練喜歡自己改運動鞋,他們就成立了一間公司賣運動鞋。原本只是想做做看,並不認為能當長久的職業,沒想到就這樣做成了,還非常成功。

 

另外有位名叫弗朗西絲‧赫塞爾賓(Fracnes Hesselbein)的百歲老人,她的故事很經典。她原本只是家庭主婦,幫丈夫打理一些小生意。三十多歲時,在偶然機會下,她去女童子軍訓練營當志工,有人發現她工作能力特別強,很善於組織協調,於是請她當了訓練營的負責人。原本只想臨時代理一下,因為大家對她評價很高,一下就當了四年,後來剛好遇上讓女童子軍組織形象不佳的社會事件,她居然被邀請擔任整個女童子軍組織的執行長,後來她讓女童子軍的形象逐漸轉變,接著又出書又開設了自己的領導力學院,成為了重量級的商業領袖。還有一個案例,一位按照父母安排,一路認真念書,也進了哈佛醫學院,他才意識到自己不喜歡當醫生,而喜歡寫作,於是轉變成去當作家,不過他也沒浪費自己的醫學知識,寫了跟醫學相關的小說和電視劇,一樣大獲成功。

 

這些"黑馬"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他們都沒有長遠目標,沒有一創業就希望做個世界前500強,或是改變社會之類的遠大理想,也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他們有的只有短期的目標,走一步看一步,隨著在新的地方學到新的東西,又看見下一個有意思的方向就去做。他們沒有固定的"我是誰",而是始終都在發現自我。

 

怎麼發現我是誰?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歷史終結錯覺(End-of-History illusion),是心理學家丹‧吉爾伯特(Dan Gilbert)提出。他說如我讓你回顧過去十年,你的生活追求和喜好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每個人都能說出非常多,說我已經不是十年前的我了,很多以前喜歡的,現在沒有這麼喜歡,很多現在喜歡的,都是以前不懂的。但如果當你在問他,預測一下十年以後你會有什麼改變,很多人的描述可能就跟現在差不多。歷史終結錯覺告訴我們,其實我們都會變,只是我們意識不到我們會變。

 

在書裡作者有一段話說得很棒,「"我是誰",不是什麼夜深人靜捫心自問問出來的,你必須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才能"發現"你喜歡做什麼、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還有你是誰。而且答案可以隨時改變。」所以那些兒時夢想和在求學時期就做好的人生規劃,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我們不應該要求在年輕時代就決定這一輩子該做些什麼,當然如果你很早就發現"我是誰"是件好事,但不用過度要求做出決定。

 

真實的人生應該像這樣子─我年少無知的時候有過一個夢想,認為有一件事將是我畢生的事業。可是當我真的去做那件事的時候,我發現它好像沒有我想的那麼有成就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見識了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我看到一個非常廣闊的世界,我沒想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事物。我有過糾結,不知道該堅持過去的方向,還是去追逐遠方的新夢想。幸運的是我有勇氣做出改變‧‧‧‧‧‧我嘗試過很多事情,經歷過很多失敗,但是我也戰勝過很多挑戰,每一次成敗都讓我學到了新東西。現在我想繼續新的挑戰‧‧‧‧‧‧年輕時的我,肯定想不到我現在會做這樣的事。

 

 

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又該放棄?

 

雖然前面提到,你不該糾結自己應該堅持夢想,而應該去隨著你的成長而改變,但一直見異思遷,絕對也不是好事,到底什麼時候應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放棄呢?這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套用,但我有一個親身回答。

 

我很喜歡爬山,雖然有時候在山邊還是會因為懼高而感到害怕,而且也會因為路程遙遠感到疲憊。還記得小時候爸爸帶著我第一次爬山時,我因為較少運動,跟不上時常有空就是慢跑的爸爸,看到旁邊的懸崖感覺自己沒走好,如果掉下去就沒命了,中途因為體力不支和對失足的恐懼真的很想放棄,甚至覺得爬山真無聊,不就是一直沿著路往上走而已,好幾次跟爸爸說,我在這邊等你下來就好,因為我知道路線是繞一圈的。我很感謝爸爸硬是帶著我往上爬,沒想到就在我持續爬了一段時間後,身體習慣了爬坡速度和對山路的掌握,我漸漸感覺開始欣賞山邊的風景,就在一段時間後我們登上了山頂,那映入眼簾的一望無際的風景,讓我著迷,覺得都是值得的,從此愛上爬山。下山之後經過一些簡單的訓練,我的體力更好,又更常爬山,體力又更好,甚至隨著年齡增長,還會開團帶著朋友一起去爬山。

 

給我的一個體悟是,如果你覺得這件事對你來說已經完全沒有挑戰了,真的不適合你,而且有一個明顯更好的方向在召喚你,你也許應該放棄這件事。但如果你是因為害怕了而想放棄,你就應該在堅持一下。

 

今天跟你分享了志向到底該早點確定還是晚點確定,在遇到困難時,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又該放棄?

還是推薦你去親自翻翻 《跨能致勝》 這本好書,一定會有更多收穫!

這裡提供購書連結,如果有任何收穫或問題都歡迎在底下和我互動哦。

 

購書連結:https://cutt.ly/tzd5Qf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官 的頭像
    老官

    官子兵法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