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始計篇#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知法#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推薦#學習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心得#孫子兵法智慧#十二詭道#孫子十二詭道#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解析#孫子兵法作者#孫子兵法意思#孫子兵法應用#孫子兵法白話#孫子兵法全文#孫子兵法商業#孫子兵法始計篇.jpg

 

上次我們說到《孫子兵法‧始計篇》的計,是計算的"計",不是詭計的"計"。

但其實孫子也有提到詭計,這次我們來談談孫子的十二詭道。

 

本篇文章要分享《孫子兵法》的詭道思想以及其中詭道詳解

 

*如果想看始計篇原文,請直接拉到最底下或按此處

*此為系列文章,傳送門請拉到文章最下方或按此處

 

本篇文章目錄(可點選目錄快速跳轉)

1.孫子的詭道思想

2.詭道關鍵

3.十二詭道詳細解讀(一至五條)

4.孫子兵法原文

 

孫子的詭道思想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開篇,是貫穿核心的一篇,大體的結構是先五事七計,才談十二詭道。

 

為什麼是這樣安排?

孫子認為,五事七計的基本面計算贏了,該打也打得起,才應該進入該怎麼打,用上十二詭道。

 

詭道是會贏才用得到

 

基本面如果不足,就算假動作做得再多,都是賭一把,失敗機率極高,而且可能還有更多後遺症。專注在研究詭道,只會偏離正途,不願在基本功努力,每次臨時抱佛腳,對自身實力不會有成長。沒有專業球員是靠假動作持續獲勝的,一定都是平時在體能、技術上先下過苦功,對戰時用詭計才有意義。

 

詭道只屬於戰略戰術使用

 

詭計是戰略選擇、戰術應用,都是順應形勢而做出的臨門一腳,做畫龍點睛之用,但更重要的是否能達到目的。要確定打這一戰,能夠達到開戰的目的。有的將軍每場都打勝仗,但卻還需要一直打,就是因為沒把要為什麼要開戰的問題解決。更重要的不是百戰百勝,而是要一戰而定。

 

詭道是借勢、造勢

 

在雙方尚未開戰前,雙方都還保持平衡,而詭道就是用來打破平衡、打破局勢,讓形勢開始向其中一方傾斜,讓一方加分,一方扣分,形成一種自然之勢,自然發生流轉。就像電壓,高電壓自然流往低電壓。例如一方開始輕敵,另一方緊繃備戰,這時開打就像把石頭從高處推落,能夠有額外的加成效果,讓實力好的表現更好。但重點還是在自身能力是否匹配,否則遲早露出馬腳。

 

我們來看看孫子的要開始講詭道前的原文,就能體會。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

 

杜牧注:「計算厲害,是軍事根本。利害已見聽用,然後於常法之外,更求兵勢,以助佐其事也。」

 

"計利以聽",先計算利害關係、確認基本面對我方有利,就像打麻將的聽牌,只差臨門一腳。

"乃為之勢,以佐其外",這時在透過常法之外的規劃,造勢相佐。

孫子說"勢",就是"因利而制權"。

 

杜牧注:「夫勢者,不可先見,或因敵之害見我之利,或因敵之利見我之害,然後始可制權而取勝也。」

先有對自己有利的基本面,才因利而制權,製造自然能獲勝的局勢、權力,最後才會用到詭道。

 

曹操注:「常法之外也」註解這段話非常精準。

 

這裡的勢,指的是形勢的勢,欲先取利,必先取勢。《孫子兵法》後面還會特別提到《形篇》和《勢篇》,如何根據形勢變化,借勢、造勢,見機行事。

 

詭道關鍵:多方以誤

 

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裡提到,"我讀古今兵書,發現關鍵就四個字,'多方以誤'"。想盡辦法讓對方能夠犯錯,當對方犯錯,我方沒犯錯,形勢的天平就會開始傾斜。孫子說的「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就是這個道理。關鍵在讓自己不出錯,累積實力,等對方露出可趁之機時,才能一戰而定。

 

李世民深明這個道理,但傳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就少了這個智慧。在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負責守住潼關,如果哥舒翰不妄動,勝負還在未定之數。哥舒翰也懂這個道理,知道出戰必敗,但因為李隆基焦慮,等待不了,希望趕快將事情解決,下令要求哥舒翰出戰。由於哥舒翰是將軍,只能聽從軍令,加上之前同樣是唐朝名將的封常青、高仙芝都因為做出退守潼關的決定而被斬殺。最後哥舒翰只好被逼著率軍出關應戰,後來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潼關失守,唐玄宗棄城敗逃到四川。

 

觀看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也是,拜登雖然不及川普有人格魅力,能力手腕也許也不如川普,但穩紮穩打,等待川普自己失言,做出錯誤決策,在放大它,自然民調就逐漸領先川普。今年剛結束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也是如此,蔡英文也許不如韓國瑜的能力和手腕,但憑藉媒體優勢,製造對手錯誤百出的形象,民調自然就轉彎了。

 

十二詭道詳細解讀(一到五條)

 

接下來我們來解讀孫子的十二詭道,我希望你除了了解詭計以外,從中還能獲得你能受用一輩子的觀念。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詭道一:能而示之不能

 

張預注:「實強而示之弱,實勇而示之怯。」

 

這是一個戰略,也代表一個很重要的心態,懂得等待。歷史上許多勝戰的故事都有用到這點,例如匈奴敗劉邦、孫臏敗龐涓、司馬懿敗諸葛亮,還有李牧敗匈奴,都是懂得示弱避戰,求一戰而定。

 

我們說說李牧的故事,他是趙國將領。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另外三人是白起、廉頗、王翦。

 

李牧是戰國將領,奉命防止匈奴來犯,駐守于代郡、雁門郡。李牧訓練嚴明,對軍士都很好,軍士都很服他,但只有一個事情,軍士不是很甘願,那就是李牧立了不許出戰的軍令。

 

李牧這個軍令,一掛就是好幾年,軍士訓練有素,雖然讓匈奴每次襲擊都無功而返,但只能被動等待匈奴來攻,也造成士兵受不了,不斷請戰,連趙王都認為李牧怯戰,決定撤換他。

 

換上來的新將軍,馬上乘著這幾年不斷有效打擊匈奴的高士氣,頻頻出戰,結果卻是勝少敗多,還造成大量軍士的傷亡。後來趙王只好再請李牧恢復原職,希望他繼續鎮守。可是這時李牧卻稱病不出,搞得趙王妥協,答應李牧的要求,不再干涉李牧的調度。

 

回復職位後,李牧又是高掛免戰牌,但用更嚴格的訓練要求軍士,不斷的練兵操演,軍士沒打仗比打仗還忙。就這樣過了幾年,李牧的經營效果明顯,邊防的軍隊兵強馬壯,而且士氣高漲,只求與匈奴一戰,就算沒有獎賞也在所不惜。

 

反觀匈奴,雖然連年擾敵失利,但還是認為李牧只是怯戰,在幾年都沒有大戰的情況下,匈奴已經鬆懈了。

 

最後李牧看時機成熟,於是挑選精銳的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步兵五萬、弓兵十萬,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派大批牧民趕著牲畜經過,引誘匈奴掠奪,這時李牧假裝戰敗,讓匈奴獲得小勝利,進而輕敵進攻。最後李牧就將兵馬從分成左右兩批,同時包抄匈奴,直接將匈奴的十萬騎兵消滅。李牧乘著勝勢滅了襜襤、東胡兩個外族部落,林胡也直接投降。匈奴落荒而逃,接下來到趙國滅國的50年間,北方不再有外患。

 

學會等待、一戰而定

 

真正善戰的,善於等待,尋求是一戰而定,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目標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打勝仗,如果一直打勝仗,但卻還要繼續打,代表問題都沒解決,只會落得主驕民疲,驕傲的君主帶著因為戰爭越來越疲乏的軍士,最後獲得的不會是一戰而定,而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也爬不起來。

 

能而示之不能,用意是讓對方鬆懈戒心,但同時自己卻不能鬆懈,反而該知道有最重要的兩項工作:

1.準備:累積實力,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2.等待:等最佳時機,將積累的能量傾瀉而出,一戰而定

許多人就是因為無法等待,控制不了焦慮,最後做了很多焦慮性的動作,導致多做多錯。還沒死,都被自己弄死了。

 

詭道二:用而示之不用

 

這條其實和上一條有點像,都是讓對方鬆懈戒心。

 

這裡我們來講講劉邦在白登之圍的故事。

 

劉邦在取得張良、韓信、陳平等等的人才的輔佐後,開始一帆風順,慢慢將基業打造起來,人馬和領土都不斷擴大,這時候劉邦也開始志得意滿,對敵人有些輕敵。劉邦這次把腦筋動到的匈奴上,希望趁現在狀態正好,一舉將匈奴給收了。

 

於是劉邦派了十幾個人陸續前往偵查,探探匈奴的虛實。沒想到每個回來都說,匈奴可打阿!他們過去都沒見到大批軍隊操演,只看到許多老弱婦孺,認為匈奴也不過爾爾,沒想像中這麼強。聽完,劉邦也下定決心要進攻匈奴,但就在最後一個使臣─婁敬前往偵查回來,馬上告知劉邦,這仗千萬不能打阿!

 

劉邦好奇問:「為什麼不能打,匈奴現在實力又不強?」

 

婁敬回答:「正常兩國要交戰前,必定軍士互相耀武揚威,意在展現實力,嚇喝對方。但我到匈奴看到的,卻沒有任何要打仗的感覺,放眼所見都是贏馬弱兵、老弱病殘,這必定有詐!」

 

這時候的劉邦原本打算盡快將匈奴收拾,加上前面的回報都顯示,這仗可打,會贏!聽到婁敬這一說,反倒怒斥「亂我軍心,先關進牢裡,等我戰勝匈奴,在回來收拾你!」

 

於是劉邦就帶著三十萬大兵浩蕩出發,但因為路途遙遠,三十萬大軍無法一次抵達,中途就在白登中了匈奴單于的埋伏,匈奴的四十萬大軍早就守株待兔。漢軍被匈奴困住了七天七夜,三十萬大軍傷亡慘重,劉邦也被困白登。眼看無法突圍,情勢不妙,劉邦最後找了陳平,由他負責策反和收買單于的妻子閼氏,最後在閼氏煽動下,單于原先答應要支援的兩路盟軍也未到,擔心已被劉邦收買。單于為了避免變化,決定議和收錢,放劉邦一條生路。

 

成敗無定,不以結果論

 

其實計策很簡單,但處在局中的當下,你能判斷該做什麼決定嗎?

 

假的可能真,真的可能假,假的也可能假,真的也可能真。從劉邦來看,匈奴的贏馬弱兵也可能是真的,否則空城計不會這麼深入人心,如果錯過了,這不是失去一次收拾匈奴的大好機會。反過來說,當然也可能是假的,雖然現在看是真的。

 

試想如果派去偵查的使臣看到的是兵強馬壯呢?那劉邦會認為真,還是假呢?

 

從匈奴角度來看,他的擔心可能是假的,但也可能是真的,如果真的被收買了,今天單于可能真的就要被收拾了。

 

所以兩方其實都不能算中計,因為在判斷事情時,我們不該以結果判斷,而應該是損失判斷。

 

例如:幸好劉邦收買成功,不然判斷錯誤,直接就被收拾了。單于則做出相對理性的判斷,因為如果盟軍真的被收買,死的就是單于了,在存有疑慮下,放過劉邦,可能是最好選擇。

 

在面對誘惑時,不要心存僥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詭道三: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明明離對手很近,但卻放出消息,讓他以為還很遠。明明還很遠,卻讓對方以為已經大軍壓境。

 

這裡有個著名戰例,拿破崙俘虜奧地利的軍隊

 

有一次拿破崙突然遭遇了奧地利的軍隊,在那時候拿破崙的軍隊人少,尚未全部抵達,但拿破崙知道對方軍隊比自己多,而奧地利軍隊不知道。拿破崙的強大善戰是全歐洲人都知道的,因此奧地利軍隊完全不敢掉以輕心。

 

此時,拿破崙直接擺出準備應戰的架式,直接命令奧地利軍隊棄械投降。結果奧地利軍隊擔心拿破崙的軍事實力,直接選擇投降。

 

等到投降後,奧地利軍隊才發現,原本是他們可以俘虜拿破崙的。結果反而被拿破崙給震攝了。

 

假動作不是勝利的本質

 

詭道說穿了就是各種騙,但要能靠騙獲得勝利,那是小概率的事件,你沒有聽過有人從學校一路作弊到社會工作還能得到老闆賞識的吧!

 

上了戰場比的就是真實力,拿守門員和前鋒來說,雖然他們也都會在關鍵時刻使用假動作,但他們平常訓練並不會將大部份心力放在這裡。

 

真正的訓練重點一定是放在三個部分

1.體能

2.技術

3.戰術配合

 

這些才是能夠不斷獲勝的基石,也是真正的實力。

就如同公司管理,日常營運管理到位,讓突發緊急事件減到最少,甚至沒有,這才是真功夫。因此孫子說: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那些等出大事才跳出來處理的,很多都是平常沒有確實做好該做的事造成的。

 

詭道四: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李筌注:「敵貪利必亂,亂則可取之。」

 

我們說回到剛剛李牧敗匈奴的故事

 

李牧一掛就是好幾年的免戰牌,雙方僵持的情勢,不只把自己軍士都悶壞了,也把匈奴也悶壞了。因此當李牧認為時機成熟了,決定要一戰而定,但匈奴並不知道這是決戰。

 

這時第一件事就是利誘匈奴。已經好幾年沒從漢軍搶到戰利品的匈奴,這時看到李牧讓放牧的人驅趕大批的牲畜,讓匈奴人看到,這時李牧在佯裝敵不過匈奴人馬,故意戰敗,引誘匈奴深入。悶壞的匈奴,眼見大批的戰利品,全衝了出來,連單于也不例外,匈奴都亂了。此時李牧將事先佈好的左右奇兵,一同夾擊匈奴的十萬騎兵。沒做好準備的匈奴,就這樣被破了。同時滅了襜襤、東胡,將林胡降服,單于敗逃。就這樣過了幾十年的,北方幾乎沒有大型戰事,匈奴不敢在進攻趙國邊境。

 

成大事者有三戒

 

春秋時代,秦穆公問蹇叔,如何能夠稱霸天下?

 

蹇叔回答:「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貪、毋忿、毋急。」

 

貪,是三戒中第一條,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條,因為一貪,就會心存僥倖,就會忘記本謀,忘記初心,反而顧此失彼,失去更多。而忿則會容易引發更多事端,原本小事變大事,甚至製造更多敵人。急則會焦慮,進而亂動作,做出許多不必要的決定,耗費心力財力,結果離目標更遠。

 

能夠懂得權衡利害關係,就不會因貪而因小失大;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或更多角度來看待一件事,就不容易因為自己角度遇到阻礙而忿怒;能夠將事做優先順序排序,就不容易讓緊急事情打亂重要事情,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這三者是成大事需要戒慎小心的。

 

孫子兵法始計篇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者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不詭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兵法‧始計篇》裡雖然有提到詭計,但其實你深入思考,詭道不一定會用到

但孫子透過詭道提醒了你,要小心跌進這些陷阱之中,不要忘記根本。

 

下一篇,我將繼續跟你分享《孫子兵法》的十二詭道後面七條。

如果你對今天的內容有問題或想更了解的,都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交流哦!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系列傳送門: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一)為什麼你該懂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二)學孫子兵法前,你該知道的事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三)始計篇(上)始計的"計"不是算計(原文+翻譯+解讀)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五)始計篇(下)孫子十二詭道(原文+翻譯+解讀)

 

 

 

arrow
arrow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