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AI到底會不會取代人類?
AI能取代多少?
現在AI已經在很多的領域都有明顯取代人類的趨勢了,那我還需要學國文、英文、數學等等這些知識嗎?要怎麼才能不被AI取代?
關於AI取代人類方面的問題有太多太多,而且隨著AI這一兩年有許多跳躍式的突破,這些討論更多了。大環境的討論及專業的部分,這比較不是我能插上話的,但跟自身競爭力有關的,我想分享一下這兩天看到的一些內容給我的啟發。
據OpenAI規劃的AI發展路線圖,總共分為五級
第一級:聊天機器人
第二級:推理者,達到人類的解題水準
第三級:智能體,可以自行採取行動的系統
第四級:創新者,AI幫助創新
第五級:組織,AI能做整個組織(例如:一整家公司的工作)
到目前為止,AI算正式到了第二級,AI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往取代所有需要人類的工作前進,接下來人類可能只慢慢剩下消費者的身分,只是不確定還需要多久,這是長遠來看。但近期來說,其實還是有很多AI沒辦法替代的地方,應該說AI沒辦法幫我們完成的部分。
我先說結論,我們人類還是要好好地維持學習和好好生活的好習慣。
因為至少有三件事是AI沒辦法替代我們完成的
1.全局觀
我們先說說AI就算接下來解題能力遠勝過人類了,但如何應用還是要由人類給予目標。
例如:我知道AI能幫我寫程式,我不需要自己先學寫程式代碼才能寫出程式,但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發現和提出要寫什麼程式,要用在哪裡?需要哪些功能?要符合使用者心理的使用介面設計等等,給出明確清楚的需要,才能有想要的好結果,只不過需求都在細節裡。
今天就算我拿到全世界最聰明的電腦,但這神器在我手上可能就跟一般電腦一樣對我沒有太大幫助,所以我們還是要去學習很多的相關領域,涉獵要夠多,當神器到手才能好好應用。
看到有一個研究創業的作者去採訪了一個在矽谷有一個四個人的小團隊,做的項目是用AI幫公寓管理員接電話,還有給潛在的租客介紹分析房源訊息。這事情很簡單,但作者發現他們的競爭力不是用AI,因為AI現在要處理這些太簡單了。他們的競爭力來自於他們很懂租屋市場,這創業團隊裡就有兩個人原本就是做租房業務的,跟很多的客戶有很棒的信任關係。
所以現在不是會用AI就能夠隨心所欲,而是需要原本就對工作和產業有足夠熟悉,才知道如何善用AI,至少在這一段時間,還是我們用AI,不是AI來用我們。
2.體驗
AI可以幫我們處理很多身外事,但卻沒辦法代替人類去體驗”感受”。會決定我們人生真正的方向,一定是因為我們曾經快樂過、痛苦過、幸福過等等,這些我們所得到的體驗,促使我們去決定人生的選擇。我們身而為人,就是我們有感覺,AI是沒有感覺的(至少目前是)。
例如:我和女朋友分手了,我可能會暫時不想交另一半,或是想趕快找一位新的,來忘掉那種那種痛徹心扉的感受。
我知道要孝順父母,但當我們真的對父母盡孝道時,那種打從心底的感動、感恩,也是很難用想像或是請AI代勞的。
運動可以讓我們身體變得更好,變得更有自信,我們可以去爬山、跑步、跳舞等等各種活動去體驗那種揮汗後獲得的感動,這些都是AI沒辦法做的。
吃到美食的那種享受、追劇沉浸在劇中體驗情緒、中獎時的快感、睡覺後神清氣爽的感覺、旅遊看到大自然的壯闊美景、體驗各種文化活動,其實想想AI真的能取代我們的東西還是很有限,所以那些生活精彩的人,基本上是不會被AI取代,因為他們的生命中能被AI替代的不多。
3.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AI無法取代的,和父母、伴侶、小孩的感情,和工作場域的上級、平級、下級的關係,和師長、學生之間連結。還有我們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帶來的關係,這些都是無法假手他人,甚至讓AI來代替我們的。
我們平常交流的人脈圈,跟我們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假如我們都跟一群狐群狗黨在一起,大概也不會多有成就,就算有AI可能也不會使用,就像上面講的全局觀那樣,還會有很多負面的使用方式。但如果是和一群有正能量或是思考很靈活的人在一起,我們也會被帶往更好的地方,這時候其實就算沒有AI,基本上也不會太差,我們對生活認知是會和周遭的人同頻的。AI畢竟只是工具,當我們要去和哪類人交流經營,這也是我們的主動選擇,無法靠AI。
另外,人生在世,很難只靠自己就能活得很好,一定需要別人的幫忙,也會很需要貴人的提拉,還有夥伴的合作,如果平常我們只會做事,不會做人,當需要幫忙時就會處處碰壁,就算我們再會做事也很有限,而我們需要別人幫忙就是看平常是否會做人,因為交情是需要累積細心、耐心和關心的,我們需要時常與人交流,這些AI能協助的部分有限。
總之,目前AI雖然發展非常迅速,甚至進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但至少還是有許多我們身而為人所獨有的,需要我們自己去做的。保持正向、喜愛學習,維持好習慣,去體驗人生的各種美好,和優秀的人交流經營,這是不管AI如何發展,我們都該去做的,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