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D17-避免情緒負債的五個方式.png

 

寫作D17-避免情緒負債的五個方式

 

但其實這些都會形成一種情緒的負面循環,我們可以稱之為「情緒負債」。

 

「情緒負債」這個詞對我們可能有點陌生。我們可能有財務上的負債,這是是外在上的。但其實還有一種內在的,就是情緒上的負債。財務負債會讓我們的生活受到影響,情緒負債也是,當我們有負面情緒要出來,而我們卻把它壓抑住,讓情緒沒辦法順利的流露出來,或是因為一個負面情緒,我們習慣將它放大解讀。不論情緒是被壓抑或是被放大解讀,這些負面情緒帶來的負能量未正確釋放,都會形成我們的「情緒負債」。

 

財務負債的人。通常都是來自於貪念或懶惰。他們有這樣的性格上的慣性,就會導致他們越來越容易讓財務負債累積。情緒負債則是蔓延或內壓負面情緒的慣性,而讓情緒負債累積。情緒負債會讓我們陷入內耗糾結,讓情緒更容易負面,這是一種情緒的負面循環,最後情緒的負債可能會累積到無法承受的程度,就可能發生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事。

 

當發現我們有情緒負債時,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個部分

 

1.有情緒不累積、不發洩、不壓抑,單純的去體驗情緒,讓情緒流動走完,過程中不編故事。

 

2.用正確探索的方式去找到情緒慣性的來源,去改變它,將它轉成正面的,轉頻就轉運。

 

3.用正向的方式舒壓。

 

4.離開有不好慣性的環境或團體,進入好的環境或團體。

 

5.承認失敗才可以面對,知道現在的自己是過去的自己累積而來的。

 

上面五點是可以分開來做的,但第一點是我們最常需要做的,因為我們可能都容易因為一些事情而有情緒。這時候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處理當下的情緒。

 

當情緒來時不要有對情緒好壞的分辨,而是去仔細的體會它就好,這就是佛家常說的「觀自在」,觀自在其實就是在說有情緒時要覺察自己的身體,觀察我們的內心和情緒,不排斥、不定義、不跟隨,不被情緒左右,這就是「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就是儒家經典《禮記》提出的定靜安慮得,佛家也常引此來講述禪學。

 

而定靜安慮得的前面其實還有一句,「知止而後有定」,原話是「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要定之前首先要先「知止」也就是知道自己該停止,停止什麼呢?停止蔓延情緒和內壓情緒,這兩種就是造成情緒痛苦的主要來源。

 

那如何能夠知止?也就是如何正確的處理情緒

 

單純體驗情緒
 

1.允許它的出現(就像腦筋急轉彎裡每個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原因)
 

2.不跟隨自己的想法(因為想法會編故事,人就容易跟隨小我過去)
 

3.不對抗(人會批判,貶低想法情緒)
 

4.不定義(區分是事實還是評價)

 

當我們不帶好壞,單獨的去體驗,讓情緒流動,不加故事和評價,也不對自我批判,讓情緒自然釋放掉,就不容易會有情緒負債。因為所有的情緒如果沒有讓它流動出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被壓抑,不斷累積。就像地震一樣,平常有些餘震讓能量釋放,大地震的頻率就會很久。情緒也是如此,記得不要壓抑情緒,因為該體驗的感受,遲早都要感受的,只是你用什麼方式去體驗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負面情緒 負能量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官 的頭像
    老官

    官官的日更成長思考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