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最新發展趨勢及解決方法分析.jpg

 

這次我將跟你分享,目前全世界最新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的發展趨勢判斷及解決方法分析。上次我們已經就新冠肺炎(也稱武漢肺炎,以下統稱新冠肺炎)做相關QA懶人包及較深度的病毒源頭、發展及解決方式,有興趣的可以點下方傳送門,文章也會適時更新。

 

延伸閱讀:

1.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懶人包&完整大補帖,快速理解的9個知識點
2.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黑天鵝下的投資市場
3.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無症狀感染者類型和應對方式

 

重申一下,本篇文章不是新聞,不會追蹤每天病例狀況及關於疫情的八卦猜測,而是面對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你該理解的資訊和判斷。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何時停止,有諸多猜測及分析。

 

在上次文章,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1.新冠肺炎和SARS、MERS都屬冠狀病毒家族,屬於較遠的親戚,天然宿主都是蝙蝠,都是透過中間宿主變異後進入人類社會,SARS和MERS的中間宿主分別為果子狸和駱駝,新冠肺炎目前尚不可知。

 

2.新冠肺炎在重症率、致死率和傳播力遠不如SARS,SARS致死率約10%左右,但新冠肺炎從原先預估3%,依照目前可能低於2%,甚至包含可能尚未被發現即自癒的患者,實際數字可能遠低於2%。在傳播力上新冠肺炎也遠不如SARS,基本傳染指標(R0),WHO在2020年1月23日估計新冠肺炎約在1.4-2.5,對SARS則是3左右。

 

3.短期內新冠肺炎不太可能有疫苗或特效藥出現,正常疫苗經過完整流程約3-5年,目前各國以最快速度研製,最快可能需要18個月。目前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透過古老的方法─隔離。

(有興趣閱讀更多詳細內容,可點上方延伸閱讀)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今天跟你就發展趨勢解決方式,兩個部分做探討。

 

發展趨勢

 

新冠肺炎病毒較弱,但更難控制

 

在2020年1月29日,中國大陸國家疾控中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推算新冠肺炎R0=2.2(Li Q et al NEJM 2020)。在2020年1月31日香港大學科學家在《柳葉刀》發表論文R0=2.68(Wu JT et al Lancet 2020),基本上根據採取的樣本數及範圍不同,數值會有所差異,但跟SARS相比,傳播力還是可說不及SARS,重症率即自目前,的確還是不及SARS。但為何這次的疫情卻比SARS時更加嚴重呢?

 

龐大的患者基數+隱匿性強

 

從流行病學對大規模感染有兩種原因解釋

 

1.武漢地區有天然的傳染源尚未被發現。也就是尚未確認的中間宿主,但經過科學家從不同患者的基因組序列判斷,可能性極小,應該是某次變異後進入人類社會開始大規模傳播。

 

2.在疾病爆發早期,所有的動作已經晚了。這是最有可能的解釋,不管是在中國大陸武漢封城到其他省市封城之前,可能已經有大規模的患者感染,並且離開被封閉的省市,加上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因此難以防止,造成現在大規模的感染。

*在各國從大陸武漢撤僑後,也有發現感染,德國124人中2人感染,日本565人中4人感染,這些比例都接近R0=2.2-2.68的推算。

 

就目前這種病患案例判斷,新冠肺炎有大量症狀輕微且可自癒的患者,不一定會就診,就算就診也不一定能被檢出,有許多檢測多次才呈現陽性的案例,因此官方的確診數字可能都被大大低估。另外新冠肺炎的潛伏期較長,且潛伏期就具有傳染力。一般認為多數人在3-8天,少數人到14天,但現在也出現許多無症狀甚至長達94天才確診的案例,可能是檢測方式不同或是病毒實際的潛伏期真的這麼長,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科學判斷。

 

根據目前種種資料可以總結:

新冠病毒是重症率、致死率和傳播力都不強於SARS的新病毒,但龐大的患者基數加上隱匿性強的病毒特性,讓新冠肺炎的防控難度超過SARS。

 

SARS能在短時間就銷聲匿跡的主要原因

 

1.症狀嚴重容易發現

2.潛伏期時沒有傳染力

3.在患者數不多時就控制

 

目前針對新冠肺炎,在龐大的患者基數和隱匿性強的前提下,我們可能無法做到找出所有確診患者進行隔離治療,也很難追蹤在潛伏期的接觸史。因此接受新冠肺炎可能無法被完全消滅,會長存於人類社會,是我們需要的新認知,甚至可以將它比喻為"大號流感"。

 

解決方式

 

流感特徵

 

1.致死率在0.1%,傳播力R0=1.3,皆不如SARS。

2.龐大的基數,全球季節性流感有10%人感染。

3.雖然潛伏期短,在2-3天,但潛伏期跟新冠肺炎一樣具傳染力。

4.症狀較不典型:發熱、咳嗽、喉嚨痛等等,跟其他秋冬季節流行的呼吸道疾病類似。

 

雖然新冠肺炎和SARS同屬冠狀病毒,但發展趨勢和流感較像,更像是"大號版的流感",因為新冠肺炎的重症率、致死率和傳染力都還是明顯強於流感。比起依照SARS的處理方式,以面對流感的方式面對新冠肺炎,可能是更正確的方式。

 

目前面對流感的方式

 

1.疫苗還是第一選擇

 

雖然流感也是不斷變易,但疫苗還是能降低40-50%的患病風險。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以最快速度,疫苗和特效藥最快可能還是需要18個月(一般約需3-5年),該做的動物和人體測試是沒辦法跳過的。

值得鼓勵的是,各國科學家(包含中國大陸)都陸續公開了採集到的病毒基因序列,希望協調資源,共享訊息快速研製出疫苗。

 

2.接受它會長期存在人類社會

 

流感會定期的流行,我們能做的就是增加自身抵抗力,注意環境變化,盡可能的減少感染的風險。季節性流感每年全球死亡人數達數十萬人,相對於新冠肺炎,流感傳染力較弱,但我們還是無法完全消滅它。新冠肺炎從最初認為死亡率15%到目前2%,若加上許多未確診的案例,可能還可以下降到零點幾%,其實已經和季節性流感相差不大。

聽到流感流行,我們照常上班上課,進行各種活動,也沒有太大恐慌,或是大量的口罩或防疫需求,甚至接種疫苗也都還要一再宣導。只有偶有較大規模的公司或學校傳染,才會宣布個別公司或學校停班課,但對於生活的影響基本不會太大,也許這也會是我們將面對的未來。

 

3.避免過於嚴格的管理

 

對於SARS的特性,嚴格管理有明顯的效果,但對於更像流感的新冠肺炎,嚴格管理可能無法持久,且會造成更多疾病以外的傷害。

分級管理可能會是更佳選擇,考慮流感流行程度,採取不同的措施。爆發嚴重的城市取消集會、停班停課,病例較少的城市則是情況調整。病情危重的患者進行集中高強度的治療,其他多數病患則安排基層醫院就診,甚至自行在家等待痊癒。

對於新冠肺炎患者基數較大,不鼓勵直接進入大醫院,增加醫療負擔及傳染擴大機率。應該多鼓勵在家休養及自我隔離,再透過現在先進的追蹤技術,監控病情。現在所有過於嚴格的控制,都無法持久,直接宣布封城、停班、停課雖然能有效阻隔擴大,但可能會造成國家的更大傷害。

 

總結以上,思考和新冠肺炎長期共處的可能性,不讓恐懼和過於嚴格的措施影響正常運作的生活和社會經濟活動,可能是我們都需要接受的。

希望以上的資訊和想法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想法都歡迎在底下留言與我分享哦!

 

參考資料:

1.得到app‧王立銘的《巡山報告》第十二期
2.https://www.who.int/csr/sars/en/WHOconsensus.pdf
3.《統計數字之外的人:他們死於"普通肺炎"?》
4.https://www.cdc.gov/flu/about/burden/index.html
5.https://www.cdc.gov/flu/vaccines-work/effectiveness-studies.htm

 

 

 
arrow
arrow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