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ome.jpg

我們常聽到商業模式這名詞,其實就是理解一個企業的生存模式。

生存有兩種方式,可以用資本(自身籌碼優勢),可以靠運營(每天活動內容)

而商業模式除了可以拿來理解企業,也非常適合理解個人人生。

今天我想跟你討論一個商業模式的好與壞,以及在商業及人生上怎麼去看

 

既然說到生存,不外乎就是有錢能生活下去,有錢是必要的結果,而"怎麼"有錢就是關鍵

顯而易見的,就是收入 > 支出

但我認為這種敘述簡化太多,完整句子應該是對的收入 > 對的支出

為何要加上"對的",因為有"錯的"收入(這不是廢話嗎)

我們常聽到一段很有趣的話

不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那是小三,
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那是三小;
不對時間遇到不對的人,那是衰小,
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可能是豪小。

因此除了收入要大於支出,我們更需要關注收入來源是什麼

對的收入用在對的支出,才有意義

 

收入支出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資本收入和資本支出

一種是運營收入和運營支出

 

第一種資本類,有資本收入和資本支出

資本收入就像是融資、借貸,賣土地、賣廠房等等

資本支出就像是建廠房、蓋大樓、買設備等等

這些跟本身籌碼或優勢相關的,都屬於"資本"類

而資本收入─資本支出就是資本增長,屬於花錢增長

若是公司融資10億,建廠房花了8億,就剩下2億資本增長

 

另一種就是運營類,有運營收入和運營支出

運營收入,就是透過企業運轉所帶來的收入

運營支出,就是因為運營所需要的支出,例如:水費、電費、薪資等等

需要公司每天、每周、每個月有運作才有產生的收入和支出,都屬於"運營"類

而運營收入─運營支出就是運營增長,屬於賺錢增長

開店一個月營收200萬,支出150萬,50運就是運營增長

 

企業的商業模式

這兩類支出一開始是有順序的,都是先從資本類才開始運營類

企業融資或借貸後能生產產品,才有運營支出,最後帶來運營收入

從花錢增長階段進化到賺錢增長

當企業從資本往運營類都建置完成後,接下來就看企業的實力了

來決定企業會擴增成長,還是萎縮滅亡了

 

這兩類支出和收入的類型為何要分開講呢?

因為有個關鍵點,這兩種類型絕對不能混在一起看

資本收入就是資本收入,不是運營收入

運營收入就是運營收入,不能歸到資本收入

資本收入對應的就是資本支出,例如換設備、擴點等等

運營支出需從運營收入中扣除,例如付薪水、勞健保等等

若是你發現一間店或一間公司,他開始用資本性的收入,例如賣地賣房來負擔運營支出

這就是很大的危機訊號,這反應出公司的運營收入不夠支出運營支出,正處於虧損了

 

例如台灣以往風光一時的宏達電和這一兩年虧損爭議很大的大同

會發現這些企業不時有賣地省成本或是策略考量等等的詞語出現

1559496751693.jpg

1559496806253.jpg

國家城市發展的商業模式

不光是企業,我們用上面的邏輯來套用到城市及國家發展

一個城市透過跟銀行融資借貸,抵押土地等等來獲得資金,接著開始進行大量的基礎建設

建大樓蓋廠房、招商引資,當基礎建設和人員都透過資本類收支到齊後

再來開始就靠運營收支來看城市能否發展越來越大

看人口是否不斷流入,是否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投資,企業的生意是否越來越好

如果這些都持續成長,稅收就會增加,城市發展就會越來越好

 

反之,如果是一個城市或國家,整天不斷高喊會蓋XXX,辦OOO

持續用資本性的花錢增長取得錢,但沒有實際運營收入的增加

久而久之,城市的資本籌碼只會越來越少,最後不斷舉債端牛肉政策

拿資本收入來負擔每日政府運營支出,城市的發展就會停滯。

例如希臘政府之前因為付不起養老金,而選擇賣掉碼頭,拿資本收入來彌補運營支出

這絕對不是健康的可持續狀態。

 

有人會問,若是反過來操作可以嗎?答案是不行

拿運營收入來彌補資本支出,就像想要泡澡,但直接拿水龍頭的水來用

量一定是需要足夠時間積累,不然絕對不夠使用,成長就被限制了。

 

個人人生的商業模式

上面提到的企業如此,城市國家發展如此,其實個人人生也是如此。

在學校可專注學習成長時(花錢增長)用年齡、體力和學習力的優勢增加自己技能、外貌、身材、修養等

進入社會後(花錢增長→賺錢增長)若是之前有累積足夠的成長動能,出社會就容易找到好工作(賺錢增長)

透過每天不斷的認真工作(運營收入>運營支出)

一段時間就可透過資金的增加,投資或開公司(花錢增長→賺錢增長)增加自己賺錢能力

如此,學習成長→賺錢能力增加,又能在學習成長→賺錢能力又更增加,形成正向的循環。

 

反之一個人若在一開始學校學習成長階段(花錢增長),沒善用資本收入多增加能提升營運收入的能力

出社會後若還是靠資本(美貌、年齡等等),很快優勢會不斷失去

優勢失去越多→越沒辦法賺到錢,沒錢更不能增加優勢→更沒辦法賺到錢

最後形成負向循環。

 

上面講的這麼多

幫你統整判斷個人、公司和國家城市商業模式的好壞關鍵點

1.了解所處階段

判斷現在處於花錢增長還是賺錢增長階段

A.若在單純花錢增長階段,請專注提升賺錢增長能力,為賺錢增長階段做準備

B.若已進入賺錢增長階段,請專注運營收入─運營支出的累積,

累積足夠量在重新進入花錢增長階段,提升賺錢增長能力

 

2.確認收支健康

資本和運營收支要分開,且要符合以下兩點

A.融到足夠的錢才去建橋(資本收入>資本支出)

B.過橋費要大於維修橋的費用(運營收入>運營支出)

 

記住,判斷個人、企業或國家城市是靠什麼生存

用資本,優勢會失去;靠運營,成長會累積

如果是靠資本收入負擔運營支出,或是運營收入負擔資本支出,都是不健康的狀況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以及別投資這樣的企業和國家城市。

arrow
arrow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