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什麼是拖延症#解決拖延症#拖延症是什麼#拖延症英文#拖延症原因#拖延症治療#治療拖延症#拖延心理學#如何應對拖延症#拖延症改善#拖延症人格#拖延症藥物#拖延症憂鬱#拖延症心理#拖延症成因#克服拖延症#慢性拖延症#拖延症解法#擺脫拖延症.jpg

 

拖延症是現代許多人常提到的詞,一直以來以為是自己做的不好,看過這篇文章後才知道原來解決的方式很簡單,特別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以下文章出自於得到app的《李松蔚‧心理學通識》課程中的一篇

 

---------------

 

前面講了不同的語言如何讓人建構出不同的世界,其實很多心理問題也是語言建構的產物。比如說“拖延症”,這個看起來煞有介事的“病症”,就是通過語言的載體,一步一步建構成現實的。

 

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我說拖延症是一種建構,而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疾病呢?因為拖延症它本來就不是病。

 

有沒有真的達到需要去看病這種程度的拖延呢?也有,比如病理性的抑鬱、焦慮,引發的拖延現象,這時需要去接受治療,但這是極少數。我們平常所說的“拖延症”作為一種“病”,我可以說是看著它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

 

就在十幾年前,根本就沒有拖延症,只有日常生活中普遍的拖拉現象:暑假玩兩個月,最後一周狂趕作業。那時候沒人把它當成一種“病”。趕作業當然也很痛苦,但這就是生活,所有人都是這樣。頂多就是父母老師看不慣,批評你這個人做事沒有計劃。他們批評了也沒用,你在他們眼皮底下麻利一點,時間一長又拖拉起來了。只要不耽誤正事,大家慢慢也都能接受。

 

而“拖延症”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中文互聯網是在2006-2007年。它的英文版出現得要更早一些。 1991年,一位名叫喬治·阿克洛夫的經濟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叫《拖延與順從》,裡面的“拖延”叫Procrastination。

 

阿克洛夫說,這代表著我們對一件事的成本和收益的感知會受到時間影響,近期投入的成本會比我們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更強烈。換句話說,就是以後的回報感覺不明顯,現在吃的苦卻很強烈,所以就有了拖延。

 

你看,這也是對一種正常現象的描述,比較中性。可是中文翻譯過來,卻成了“拖延症”,就好像是在說一種心理疾病。

 

其實,“症”這個字一開始是帶著開玩笑的性質:大家都拖延,大家都有“病”,人人都是“病友”。但是它流行起來之後,就變得煞有介事了。我記得從2008年開始,就真的有大學生找我諮詢,想要治療自己這個毛病。

 

你看,一模一樣的拖拉現象,既可以把它建構成“正常”,也可以建構成一種“病症”。兩種建構會帶來什麼不同呢?接下來,我們從三個角度認識一下它的建構過程。

 

自我否定和痛苦循環

 

首先,這種建構帶來了自我否定,就會讓人陷入痛苦的循環。

 

很多人跟我說:“你說拖延症是被建構出來的,但我可以感覺到它真實的存在,你知道得這個病有多痛苦嗎?它跟小時候把作業拖到最後一天寫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當然知道這份痛苦了,這份痛苦是不容否認的。可是痛苦來自於哪裡呢?它不是來自於這個行為本身,而是來自“我有問題”這樣一個觀念。

 

小時候我們寫作業拖拉,被老師訓,這件事說說笑笑就過去了。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現象,貪玩嘛,這算多大問題呢?最多就是有點遺憾,沒有特別強烈的自我否定,甚至也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開心,覺得自己能夠耍點小聰明,在最後關頭給它糊弄上去,也挺厲害的。

 

但如果我們把它想像成“拖延症”,我們就會在心裡邊覺得,我不正常,這是一種病。你再磨磨蹭蹭的時候就會想:如果不是被這個病給拖累了,我會不會比現在更優秀?那才是我正常的樣子。這個幻想中的你,就會跟此時此刻的你產生對立,你就會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對自己的否定和對抗上。

 

這樣一來,我們反而無法專注於想要做的事情,我們會拖得更厲害。

 

過去我們貪玩,只是有一點焦慮,但是玩得很盡興。現在我們把它看成了自己的症狀,一邊玩的同時,一邊感到強烈的焦慮、自責、愧疚感。這些情緒帶給我們巨大的消耗,應對它的辦法就是逃避,去刷手機、看視頻、吃東西、整理房間,做各種各樣的事,只要不碰這件事本身都可以。

 

很多拖延的人發現,他們用來逃避正事所做的事情,有時候比那個逃避的事情本身更累,更痛苦和枯燥。明明五分鐘就可以回复的郵件,有的人要拖一個星期,在這個星期當中,他甚至可能把自己的電腦和手機都重裝了一遍。

 

這只是為了逃避“回郵件”這件事情本身嗎?當然不是,他逃避的,是長期沒有回郵件導致的,“我有病”這個想法的折磨。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相信自己有“拖延症”的人,會說自己的嚴重程度已經匪夷所思,無法用普通的拖拉來解釋。小時候我們拖拉一個白天,晚上立刻就能啟動補作業,沒有任何情緒的負擔;可是“拖延症”了兩個小時,我們就恨不得逃避一整天,甚至一個星期。我們試圖迴避這種自我否定,而迴避又進一步地驗證了自我否定,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為什麼拖延症難以擺脫

 

這就說到我要講的第二點:為什麼“拖延症”這種建構一旦產生,就很難擺脫?

 

原因在於,這是一種穩態的建構。它不但可以自我證明,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阻止各種改變的努力。

 

每一個認為自己有拖延症的人,都曾經無數次地嘗試戰勝拖延。他們逼迫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對著書,對著電腦,有時候也能有一點進步,但這種進步常常維持不了幾天。

 

有很多人嘗試過,先從最簡單的任務做起,把目標拆解成細小的步驟,比如每天看10頁書、寫200個字,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標,會不會拖延的問題就解決了?

 

很可惜,如果你把拖延症當成是“我有問題”,那種建構就處在主動穩定之中,即使外界的條件有所變化,也會通過內部的某種機制維持穩定,難以推翻。

 

如果你的小目標沒有實現,你就會想,“我真的很沒用,這麼簡單的事都乾不好”。如果小目標真的實現了,你也會想,“這不是我正常的狀態”,我只是用勉強的方式,做到了一點不值一提的事情,距離我真正想成為的樣子還有差距,“我沒有真的改變”。

 

所以,不管你的小目標有沒有真的實現,當你這樣苦苦堅持一段時間,往往就會不了了之,回到原來的狀態,同時你更加堅信:“我的問題沒那麼容易解決。”

 

另外,拖延症這個說法還會帶來一種想像,那就是“正常的我應該比現在厲害”。有人認為,這也是維持穩態的原因。

 

因為就算按期完成一個任務,也無法保證它的質量讓人滿意,但如果你相信自己有拖延症,就不用面對“我盡力了就這個水平”的事實,你就可以想像:這只是被我的心理問題拖累了。如果我正常發揮,我的水平該有多牛?那就可以任憑想像了。

 

比如說,我本來有兩天的時間寫這節課,但可能第一天打開電腦寫了幾行字,就覺得索然無味。於是我給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事情,拖到了第二天下午,不得不交稿了,我就抓緊對付了一篇交上去,結果改了好幾遍改成現在的樣子。然後我告訴編輯:“要不是因為我拖延浪費了時間,這一講本來可以精彩得多,說不定就不用改了。”

 

你看,我通過建構這個負面的問題,帶來了正面的希望和想像的空間。如果嘗試打破這個問題,就意味著必須放棄這些希望。所以,很多人維持拖延,就是在維持對於理想自我的幻想。

 

“拖延症”以外的建構

 

最後,也是你最關心的問題是,如果說拖延症只是一種建構,我們還可以選擇其他的建構嗎?

 

當然了。除了前面說的“拖拉”“缺乏時間觀念”,我也可以把拖延說成:你對這件事確實沒有那麼喜歡,你只想對付著完成,把它做到一個可接受的程度。

 

大部分人的拖延其實不是真的不能交差,只不過是到了最後一個晚上,熬夜通宵地干活,也能差不多完成,只是質量不夠高。可是仔細想想,又有什麼關係呢?

 

就像小時候的假期作業,好端端一個暑假,為什麼要從頭到尾都學習呢?我只要能把作業交上去,不就行了嗎?工作中也一樣,如果你做的不是最熱愛的工作,只是為了糊口,那你只要在規定期限完成工作任務就好了,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休息,用來娛樂,或者學習新的技能,考慮未來的打算。

 

你看,這是一種讓人放鬆的建構。按照這個建構,你不存在任何問題,不存在一個“病”和一個“理想的你”在互相撕扯,你是在用一種低能耗的方式去完成那些非做不可的任務,同時更自在地享受那些任務之外的時間。

 

還有一種可能的建構是,把“拖延”看成一種時間管理策略。

 

如果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去做一件事,就會無止境地細緻,最後所有時間都耗在這一件事上。但如果我先把其他事情做完,到最後一刻再來做這個任務,那時候我一定會用效率最高、最省事的方式完成它,質量未必低到哪裡去。但這也許是一種更明智的工作節奏。

 

還有別的建構,你可以把它建構成一種委婉的、維持自我邊界的方式。

 

比如說你不喜歡過於內捲的工作節奏,但也沒辦法直接拒絕那些超額的任務。這時候,如果你提前完成了任務,領導就會給你再多派幾單,能者多勞嘛。但是如果每一次你都卡在最後的時間點提交,這就讓領導看到了你的極限。它會減少一些別人對你的期待,你也巧妙地給自己找到了一種平衡的工作狀態。

 

我們說了這麼多種不同的建構,你可能會想,那拖延究竟應該是什麼呢?別忘了,沒有所謂的應該,它們都是語言建構的產物,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真相存在。

 

我做心理諮詢就特別喜歡這樣的時刻:給來訪者各種各樣的問題換一些名字。我在後面的課程中會講到,有時候不把問題看成一種“病”,而是用一些更靈活、更生活化的說法,人們就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它,從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採取不一樣的行動,形成不一樣的互動模式,最終達成讓人更舒適的穩態。

 

所以,如果你還在想:“我的拖延症應該怎麼辦?”不妨先從名字開始,不要再管它叫“拖延症”,而是選一種不同的建構,你也就不需要一直陷入那種不得不自己跟自己打架的痛苦當中。人生遼闊,你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