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心得#孫子兵法智慧#孫子兵法英文#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簡易#孫子兵法翻譯#孫子兵法解析#孫子兵法作者#孫子兵法意思#孫子兵法白話文#孫子兵法白話#孫子兵法全文#孫子兵法商業#讀懂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應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推薦#學習孫子兵法.jpg

 

《孫子兵法》在2500年後的現在,依然時常被提起,原因就是其中的智慧,即便在現代依然適用,它具有穿越時空的價值。

 

但可惜許多人對《孫子兵法》存有錯誤認知,導致錯過了這部智慧之書。

 

今天用一篇文章,為你介紹《孫子兵法》的相關知識,澄清一般人對《孫子兵法》常有的錯誤認知。

 

*此為系列文章,傳送門請拉到文章最下方或按此處

 

本篇文章我會分三個部分,

 

一、《孫子兵法》的歷史

二、《孫子兵法》的常見誤會

三、《孫子兵法》的架構和解讀版本

 

一、孫子兵法的歷史

 

《孫子兵法》作者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的齊國人,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大約春秋末期,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

 

在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吳王闔閭稱:「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表示他對孫武作品的欣賞。吳王知孫子能用兵,拜為大將。孫子以三萬兵,西破強楚二十萬兵,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因《孫子兵法》的關係,孫武被人譽作「兵聖」。

 

關於孫子在歷史上的戰役記載很少,原因就在於上一篇我們提到的「孫子兵法是不戰之法、是不敗之法、是以多勝少之法。」了解孫子兵法的智慧就會理解,孫子不輕易發動戰爭,善於蓄勢,讓自己立於不敗,等待敵人可以被戰勝且需要打仗時,才會發動戰爭,因此贏得都很輕易,不需要去賭小概率事件,以少勝多。但從一些故事中,我們還是能看出孫子不只是個軍事思想家,還是真的能帶兵打仗的將軍。

 

例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吳王為測試孫武的能耐,挑選了180名宮女接受孫武訓練,並由兩名愛妃負責卒長之職。剛開始,縱使孫武三令五申表明軍令如山,眾宮女皆不理孫武的號令,兩名愛妃作為卒長更大笑,於是孫武將卒長斬首,即便吳王阻止,孫武亦不理會。眾宮女立即變得嚴肅起來,對軍令絕對依從。吳王見愛妃被殺,非常生氣,當下欲斬孫武,但為伍子胥所勸阻,吳王拜孫武為最高統帥。

 

二、《孫子兵法》常見的誤會

 

1.《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還是孫臏?

《孫子兵法》是《孫臏兵法》嗎?

 

天下事就是這麼巧,剛好在春秋戰國時代,兩本非常有代表性的兵書,作者都姓孫。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前544年-前470年或前496年

《孫臏兵法》的作者是孫臏,戰國時期齊國人,前382年-前316年

 

孫臏其實是孫武的後人,但孫臏故事性較多,因為屬於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與他的師兄龐涓共同拜師於鬼谷子,其中有許多的很好寫成戲劇的故事,反而孫臏名字的耳熟程度甚至比孫武高。

 

最早有許多認為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的學者,因為《左傳》詳細記載了吳國攻破郢都之戰,只提到伍子胥,卻沒有提到孫武,更有學者以為孫武與孫臏是同一人,武其名,而臏是其綽號。

 

直到《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本在1972年4月10日於中國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的西漢漢墓中出土,同時發現《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各一部,且其中孫臏不以第一人稱出現,所以學界普遍認為《孫臏兵法》是由孫臏弟子紀錄而成。《孫臏兵法》分上下兩編,共三十篇。

 

目前學界確認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為不同的書,且孫武不等於孫臏。

 

 

2.《孫子兵法》是《三十六計》嗎?

 

這更是天大的誤會,是最多人誤會,也誤會最深的,雖然兩部都可排在兵書之列,都有講謀略,但這兩部的思想可說有天壤之別。

 

成書年代和作者完全不同

 

《孫子兵法》作者孫武,成書於春秋末期,前515至前512年。

《三十六計》作者可算是南北朝劉宋之名將─檀道濟,成書年代不可考,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其中記載了可用於兵法中三十六種計謀。

 

思想和架構完全不同

 

雖然兩者都講計謀

 

《孫子兵法》的「計」是計算,先客觀評估敵我實力,如果能不戰就達到目標則不輕易開戰。孫子強調成功需建立於實力建設上,實力才是基礎,如果沒有實力做後盾,謀略都只是賭一把的概念,是不實際的。「謀」則是在不敗的前提下才去主動掌握的。「先為不可勝」先強化自己的實力,立於不敗。「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才能把握敵人露出的敗機。是尊重客觀實際,也把握主觀能動性的完整思想體系。

 

《三十六計》的「計」是詭計、巧計。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而將陰謀詭計奉為圭臬,許多都是忽略雙方實力差距,期待以少勝多,賭一把的謀略,例如「瞞天過海」、「借刀殺人」、「順手牽羊」、「趁火打劫」、「美人計」等等。

 

如果把《孫子兵法》也視為《三十六計》一樣只講奇謀巧計,顯然完全誤會了《孫子兵法》,在競爭上的格局思路也走偏了。

 

三、《孫子兵法》的架構和解讀版本


《孫子兵法》架構

 

全書十三篇:

 

戰略理念:第一篇到第四篇

 

《始計篇》戰略運籌、戰爭預測

《作戰篇》戰爭準備

《謀攻篇》運用謀略

《軍形篇》發展實力

 

戰術原則:第五篇到第八篇

 

《兵勢篇》創造有利態勢

《虛實篇》靈活用兵

《軍爭篇》爭奪先機

《九變篇》因敵變化而取勝

 

具體的戰術注意事項:第九篇到第十三篇

 

《行軍篇》解决「處軍相敵」

《地形篇》利用地形

《九地篇》掌握兵要地理

《火攻篇》實施火攻

《用間篇》搜集情報、以資决策

 

《孫子兵法》從始於「知己知彼」,又終於「知己知彼」

恰好規劃了一個完整的戰爭程序,而其中道理也同樣適用於人生處世上。

 

《孫子兵法》解讀版本

 

《孫子兵法》全篇十三篇只有6111字,言簡意賅,但就因為字少,導致許多人無法理解其中深意,甚至誤解。

 

著名軍事家─蔣方震,在《孫子新釋》說道:「十三篇結構縝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減一字,不能顛倒一篇者。」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孫子兵法》13篇是一個完整、有機的思想體系,每篇既是一個獨立的整體,篇與篇之間又相互保持密切的聯紮,邏輯嚴謹,層層遞進,首尾呼應,渾然一體,其思維的整體性和思辨的深刻性在先秦諸子中也是罕有其匹的。

 

歷史上有無數人士都註解過《孫子兵法》,但能經過時間考驗,留下精華和智慧的,主要是十一家,在宋朝時有人編輯整理成一本書《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有哪十一個人呢?

 

其中一位就是活耀於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曹操。他本身就帶兵打仗,且從平民一路到丞相,是將《孫子兵法》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因為非常喜歡兵法,還著了《孫子略解》注釋《孫子兵法》。

 

另外還有一位是唐朝的大詩人─杜牧,是將《孫子兵法》注釋最詳細的人。


我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就會以《宋本十一家注孫子》以及讓我收穫非常多的《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為本,整理他們的精華,加上我的經驗和理解寫成文章。因為知道自己不能勝過他們,我會將我的闡述控制在他們劃定的範圍之中,希望將最精準的智慧分享給你。

 

下一篇開始,我將正式帶你進入《孫子兵法》的智慧,從《始計篇》開始

如果你對今天的內容有問題或想更了解的,都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交流哦!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系列傳送門: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一)為什麼你該懂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三)始計篇(上)始計的"計"不是算計(原文+翻譯+解讀)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四)始計篇(中)孫子十二詭道(原文+翻譯+解讀)

【孫子兵法就是人生處世之法】(五)始計篇(下)孫子十二詭道(原文+翻譯+解讀)

arrow
arrow

    老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